作为美国最重要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沈大伟组织了位中美关系领域的知名学者撰写专题文章,精心汇编成书。 本书从历史、外交、经济、文化、双边、区域、全球等多角度,全面评估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虽然研究角度不同,但作者们都认为中美关系是“深度依存”、“有限合作”与“日益竞争”的独特结合,其演变将对国际政治、亚洲地区以及许多国家民众的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
近代从事西式外交的官员产生于科举的道路,他们是如何“适应”外交这种全新的“职业”的?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机构的运作方式与特点?作者从清代档案中钩稽衙门、外务部及驻外官员的履历资料,考察其出身、选任、升迁、去向、群体演进等系列问题,构建并展现出晚清外交人员从起源、发展到所谓“职业化”外交官群体形成的全过程。“外交官”是一个研究薄弱的群体,本书的研究为今后的晚清外交史研究奠立了基础。
自从中华民族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外交关系以来,抗战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但是到了1945年大战结束时,中国的国家地位有效改观。导致此项蜕变的很关键因素是,中国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立即和美国、英国和苏联结为优选性战略盟友,对抗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轴心国同盟,而其中特别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是中国和美国的结盟。1937~1941年,中美关系到底经历了何种变化?特别是中国政府的对美外交政策的大课题:决策过程是什么?由何人执行?中国的外交目的是什么?谈判的技巧如何?美方的反应是什么?中国政府在这段时间内,总体的得失又当如何评价?何以在1937年7月卢沟桥战事爆发时,美国政府认为事不关己,而到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
《国际航空安保公约中非法干扰行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非法干扰行为认识的演变、现状及内涵、国际社会对非法干扰行为的认识演变、我国关于非法干扰行为的认识现状、非法干扰行为的基本内涵分析、非法干扰行为的国际公约法律体系分析、国际航空安保公约中非法干扰行为的种类发展、国际航空安保公约管辖规定对于非法干扰行为的适用、国际航空安保公约对非法干扰行为的严惩规定、国际航空安保公约现代化对非法干扰行为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