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抗战:中日装甲兵全史》是一套关于中、日两国装甲部队在上世纪初组建及使用情况的历史科普丛书。《钢铁抗战:中日装甲兵全史1938-1945》讲述了自1938年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前,在中国及太平洋地区爆发的装甲部队作战经过。于上半年出版的《钢铁抗战:中日装甲兵全史1918-1937》则为大家呈现了中、日两国从1922年初组建装甲兵到1938年前双方发生的装甲部队交战的历史。
《日本帝国海军战史 1941-1945 》从 1941 年 12 月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开始,以时间顺序详细记叙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历次重大海战,如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岛战役等。本书的写作基于美日双方的一手资料,如日本官修战史《战史丛书》,以及美国海军历史部收集的日本海军档案缩微胶卷,辅以各参战海军编制表图、海战示意图进行深入解读,既有完整的战事进程脉络和重大战役再现,也反映出各参战海军的胜败兴衰、战术变化,以及不同将领各自的战争思想和指挥艺术。
《拿破仑战记:战例、军略、武备》 还原 了 拿破仑 参与并 指挥的 各大经典 会战 、 战役 , 系统 介绍了 拿破仑 时期 的战略战术、兵种特色、武器装备、后勤补给 , 再现 拿破仑 黄金时代的 战争智慧与指挥艺术 ,勾勒出一幅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的 法国社会 风情 画 。
《 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战争战役层级发展史 》分析了从二战到现在的每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其细节的详细程度惊人 ,并以此进一步佐证了在战役层面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难度。罗伯特 M.奇蒂诺提供了大量实际战役的详细分析,描述了闪电战的成与败、韩国和联合国部队在拥有技术和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如何一败涂地、以色列在连续战争中所取得的辉煌胜利(直到1973年阿拉伯国家终于掌握了战役层级作战的手段),并讲述了美军在越南的崩溃,以及美军如何以惊人的方式塑造了自己的 战争学说 。除大国冲突外,奇蒂诺还分析了1971年印度军队如闪电般攻入巴基斯坦的战例,以及两伊战争中毫无意义的 流血 行为。本书的一个观点是 战役性胜利更多的是 软性因素 所致,而非技术本身。和《寻求决定性胜利》一样,《从闪电战 到沙漠风暴 : 战争战役层级发展史》
本书从阿根廷视角出发, 记录 了阿根廷从 做 出占领马岛的决策到战败的一系列有趣又惊险 的 事件 , 内容集中在 英、阿双方在 福克兰地区的重要军事活动,如 贝尔格拉诺将军 号巡洋舰被英国核潜艇 征服者 号击沉、阿根廷 超军旗 攻击机击沉英舰 谢菲尔德 号 等,还从政治、军事方面分析了阿根廷军失败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全新的见解 。一方是满怀热情希望 收复 马岛的阿根廷军,另一方是军事实力和作战经验 都 处于碾压优势的英国军队, 双方输赢都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结局还是毫无悬念地 以阿根廷惨败落下帷幕。
二战是人类史上的一场大浩劫,战火燃及四大洲四大洋,这场波及甚广的战争在摧毁人类家园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前进。本书不再是单一地讲述二战历史,而是立足于战略与战术,多维度地解析这场战争的历史价值。作者凭借其自身丰富的作战经验,结合多方史实资料,客观公正地详述了战争双方在战争过程中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战略目标而采用的与之相应的战略与战术;其中,对交战各国在各个阶段采用的不同的战略与战术都有较为详细的解读和思考,这对现代军事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作者的抽丝剥茧,能够让读者在关注战争的成败之外,多一些思考。
本书是指文 战争艺术 文库的第五本,出自英国*历史学家查尔斯 欧曼爵士之手,书中对西哥特人、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伦巴第人、维京人以及马扎尔人等欧洲民族的战争艺术发展过程做了详细论述,无论是在兵制、战术、还是装备的演变上都事无巨细地加以记载。除此以外,1204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陷之前的拜占庭战争艺术也在本书中占据了大量篇幅。可以说,本书涵盖了从罗马帝国衰落到十字军东征结束,中世纪欧洲的战争艺术发展的所有历程。在这部著作诞生之前,从未有哪部书能够将中世纪各国军队的发展脉络梳理得如此明确工整。无论是专业的战史研究者还是对中世纪战争史浅尝辄止的读者,都能从这部书中获益匪浅。
本书描写了二战德国步兵师一名普通步兵 戈特洛布 比德曼的苏德战场经历:1942年参加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进攻,1943年加入列宁格勒战役,1944年苏军的庞大攻势将德国一整个集团军群围困在波罗地海沿岸的库尔兰包围圈内,比德曼在那里结束了他的战争。比德曼多次负伤、历经无数次战斗获得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金质战伤勋章和荣誉勋饰以及击毁坦克臂章。
本书介绍:战列巡洋舰是在世界海军史中曾短暂出现且一时风光无限的一大舰种,它结合了战列舰的火力和巡洋舰的速度,拥有修长的舰体和壮美的外形。英国皇家海军率先并且装备了*多数量的战列巡洋舰,后者也的确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从*早的 无敌 到*后的 胡德 ,本书主要聚焦于英国战巡的兴衰史,详细介绍了曾经装备本国海军或出口至他国的战列巡洋舰的舰型及服役情况,并对福克兰之战、赫尔戈兰湾海战、多格尔沙洲海战、日德兰海战等两次世界大战中关键的海上战役进行了精彩细致的描写。
对于希特勒和德国军队而言, 1942 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转折点,德国国防军的辉煌胜利和巨大的领土收益,都被 僵持 和 战略撤退 等关键词所掩盖。从 5 月在刻赤和哈尔科夫取得的压倒性胜利,到在阿拉曼和斯大林格勒遭遇的灾难性失败,本书为这个决定性的一年提供了令人大开眼界的新观点:即 1942 年还标志着一种非常古老而传统的战争模式的死亡,即经典的 德国战争方式 无法应对二十世纪新式战争理念的挑战。基于自己所提出的 德国战争方式 受到的广泛批评,罗伯特 .M. 奇蒂诺深入剖析了发生在苏联和北非的每一场重大战役和战斗,分析了 1942 年的各大战役是如何与普鲁士 - 德国数百年的战争历史传统相结合的,书中 再现 了德国将领对战争的看法,并点评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作为《德式兵法: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三帝国》的续作之一,
F8F 熊猫 ,这个风靡一时的活塞战斗机是如何走上时代的舞台又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关于 熊猫 的使用全纪录。灾难大片式剧情,真实的美国驱逐舰 约翰斯顿 号在萨马岛的海上惊魂记。为战争和军务的复燃热情找到政治上的表达,谈谈魏玛共和国末期的军国主义与和平主义。Me 163,一架惊世骇俗的飞机,一种迥然于时代的设计理念,如何在舳舻千里的轰炸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答案或可从德国空军JG 400联队的短暂作战里程中寻觅一二。1943年是二战出现转折的一年,但在力量还不足以压倒德国军队之时,欧洲战场上的盟军是如何从西西里岛展开攻势,迫使轴心国*脆弱的意大利分崩瓦解的?二战东线战场上 特别 复杂的战役华沙之战。当时苏军和德军一直在就华沙普拉加区的控制权展开激烈争夺,整个过程非常漫长,非常残酷,也非常具有戏剧性。
《英国皇家海军,从无畏舰到斯卡帕湾》以 战争背后的战争 的颠覆式写法,对1904年至1919年 费希尔 时代的英国皇家海军作出了真实又生动的精彩记录,是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的传世经典。本系列共五卷,此为第三卷。 本书第三卷围绕着1916年5月底爆发的日德兰海战展开,从战前大舰队的准备,战时的表现,一直延伸至战后的检讨与改革。同时本书也包括了日德兰海战结束后,英国海军已经开始面临的德军潜艇战威胁,以及由此导致的海军部高层洗牌。
本书讲述了 19 世纪末期,非洲大陆南端,英国 人、祖鲁人、 布尔人之间的战争;介绍了卡莱战后,罗马共和国与帕提亚在西亚的三次激斗;回顾了 18 世纪波斯枭雄纳迪尔沙的崛起和征战历程 。
本系列图书描写了 1904 年至 1919 年费希尔时代的英国海军,共分五卷,本书为首卷。 本卷从费希尔及其主导的海军改制入手,讲述了一战之前 10 年间英国海军的历史,以及相关的经济和国际背景,如 1906 年激进派对海军高额军费的不满,遭遇德国海军挑战,军备竞赛和随后的英德海军协议谈判等事件。本书还介绍了战前英国海军的战略思想,如阻拦德国公海舰队的计划,战时贸易线护航计划等。
在小说或者影视剧中,情报工作往往是一场军事行动胜利与否的关键性因素,真实历史中也是这样吗?《战争情报:从拿破仑时代到基地组织时期之敌知》是当代军事史学家约翰·基根(John Keegan)的杰出作品之一。基根爵士以其敏锐的视角及 的幽默感深入上述问题的核心,并从拿破仑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克里特岛之战、中途岛海战、大西洋海战等战役中找出丰富的论据,生动地论证了间谍活动和情报解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对战争面貌的改变,进而提出军事情报只有与武力相结合,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
本书讲述了唐朝时期在西域发生的战事,主要是唐同龟兹的战争、沙州归义军政权的兴衰,以及期间唐军骑兵使用的武器装备和战术;回顾了马其顿早期历史和亚历山大大帝之父、腓力二世的崛起、征战历程。
......
本卷讲述了1918年1月至1919年夏季,更准确地说是杰利科离任后海军部建立起新秩序,直到公海舰队在斯卡帕湾展开自沉行动的英国皇家海军历史。在作为起止点的这两大事件之间,作者马德尔着重介绍了以下内容,包括 戈本 号出击、针对泽布吕赫和奥斯坦德展开的激动人心的跨海远征、公海舰队zui后的出击、北方拦阻网体系的布设、船团体系的建立及发展、海军停战协定签署和公海舰队投降,以及对德和平协议中有关海军内容的谈判。除此之外,作者对协约国内部的钩心斗角、英美潜在的海军军备竞赛、英国岌岌可危的海上霸权等内容亦有精彩描写。
本书讲述了 1866 年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帝国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进行的战争, * 终奥地利帝国战败;介绍了在普奥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普军后装枪、外线战术、速决进攻理念,以及后装线膛炮等新武器对步兵、骑兵战术的影响;回顾了 19 世纪末英国在埃及、苏丹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