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与发展问题一直是国际发展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全世界面临这类问题的人群中,女性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任何一种好的国际发展理论都必须回应这个群体的发展诉求。在本书中,努斯鲍姆将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女性问题与人类发展问题关联起来,首次系统阐述了她的能力进路。书中包含不少经验性和叙事性内容,充分展现作者以哲学论证回应人类经验复杂性的理论抱负,所有希望了解哲学论证对国际发展政策之可能贡献的人士都将从中寻得阅读的乐趣。
本书从法社会学视角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初级关系圈中的人际冲突,即发生在家庭成员、亲戚、邻里等亲密关系/熟人之间,涉及身体伤害的事件。这些事件常常与纠纷、争吵、委屈、不公等勾连在一起。本书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议题:一、村落社会初级关系圈中那些与纠纷、争吵勾连在一起的现象具有何种社会文化意涵;二、此类行为的发生机制。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作者扎根于具体的地方社会,考察这种纠纷产生的社会场域和文化脉络,并将其置于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恩怨爱恨、初级关系中的仁义礼信以及村落政治的利益纷争下进行考察。
本书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及保护的意义出发,进行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相关分析。然后就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以及是否有效的问题,从理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研究
本书是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批示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意见编纂;是一本全面介绍山东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简明、题库式
本书包括15篇调研文章,围绕房管工作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就如何完善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法制建设,房屋交易监管窗口现代化服务应用以及住房保障、物业管理、维修资金使用等民生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及解决方案,以供相关单位决策参考。
社会工作在我国是新生事物,而禁毒社会工作又是我国社会工作中的一个新兴的、难度比较大、有一定风险的实务领域。在我国毒情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工作发展有一定积累之际,大力发展禁毒社会工作,是形势所迫,是社会责任,是专业使命。我国上海是推行禁毒社会工作制度较早的地区,随后广东等地区也正在逐步推开禁毒社会工作。相关行政机关、戒毒机构、社会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企业和学校等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开始引入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力量。国家急需大批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才加入禁毒工作中。这些人才可能是在岗的禁毒工作人员,可能是刚进门不久的“新兵”,可能是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刚刚毕业的“新手”。在目前禁毒社会工作专业的学历教育、在职教育与继续教育都极其匮乏的形势下,他们很可能会在禁毒社会工作这一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在构建民主的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成果。阿伦·李普哈特是当代西方著名的政治学家,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结盟民主理论,指出了在当代西方,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竞争、“多数获胜-胜者通吃”的多数主义民主(又叫威斯敏斯特民主)模式并不能被视为当代民主的典范。本选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对李普哈特结盟民主理论到共识民主理论的思想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详细论述了其基本观点;对结盟民主理论和共识民主理论的意义尤其是两种理论对英美多数主义民主模式的分析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后作者认为,李普哈特的民主理论作为思考和探索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之一,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其对推进和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稿主要讨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体系”相关问题,共分九章,包括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日本老年人介护制度,英国老年人照料服务与养老服务人员建设,瑞典老龄化与老年照料问题,意大利老年人照料体系,美国老年照护业发展历史及北卡罗来纳州长期照料案例研究等。通过国内外尤其是国际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历程与经验分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在新迁移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框架下,以家庭劳动力配置决策与家庭资金配置决策为核心,探讨农民工迁移与回流的动态决策及其影响效应,重点对农民工迁移模式的动态决定、农民工收入与城市消费行为、汇款与农民工回流、农民工家乡住房投资行为、迁移与农户发展、回流职业选择与创业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构建农民工城乡迁移政策的联动机制,为统筹农村劳动力城乡配置和劳务输出地与劳务输入地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城市现象的辖地现实是模糊的。现代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空间形态,其中大部分仍然延续了某些显著的特点,如人口集中、建筑环境于自然环境等等。然而,城市化作为一种进程,具有更加广泛的影响整个社会活动的倾向。这一正在普及的进程影响到人们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即使是我们仍旧冠之以“传统”之名的为数不多的乡村也不能避免。 在“城市”和“乡村”的分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的情况下,规定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范围,没有太大的意义。就某种意义上说,如今城市无处不去,即使在物质性上并非如此,至少是社会现实。因此,城市社会学并非纯“城市现象”的社会学。城市社会学虽然跨越其他专门领域的划分,却集中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严格意义的城市尺度。它特别关注的问题是,在城市化环境中,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以何种方式展开、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