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罗维登斯市(Providence,R.I.)的一个年轻记者,我过去常常顺路到玛丽(Mary)和道格拉斯·达纳(DouglasDana)开的那家二手书店的里屋喝茶。道格拉斯是个面色红润的苏格兰人,每次看到我,他都会取出他新发现的初版书给我看,同时玛丽则会预言道格拉斯将会保留这些书,永远不卖。一个礼拜六的下午,道格拉斯像往常一样给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给我后来的报道生涯带来了重大影响。那是马里恩·登曼·法兰克福(MarionDenmanFrankfurter)和加德纳·杰克逊(GardnerJackson)编著的《萨科和万泽蒂的信》(TheLettersofSaccoandVanzetti)。我以前是听说过“萨科—万泽蒂事件”的。我7岁那年,萨科和万泽蒂2人在波士顿的查尔斯监狱被以电刑处死。我当时除了知道这两名意大利人是谋杀犯,以及监狱电椅接通电源时会出现一股强烈的电流此时远在15英里外的我的家乡斯通哈姆(Sto
《高校新闻传播学案例教程丛书:图书选题策划案例教程》本着真实性、典型性、创造性、借鉴性、前瞻性、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原则,在案例选择的标准上也采用了不同向度。人选案例从市场上看,有书、常销书、精品书和品牌书;从策划机构上,有国有出版社和民营出版传媒公司;从策划人方面,有出版社或民营出版公司老总、资深出版人和普通编辑;案例分析有描述型、探索型、解析型、研判型,各不相同。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我国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学术著作。全书图文并茂,分为七章,从起源流变、思想底蕴、美学理念、设计语言、科技应用、历代名家、未来展望等七个方面,展现了我国书籍装帧设计这门艺术的独特风采,揭示了这门独特艺术的发展规律及其与中华民族人文、艺术、地域、科技、时代、政策等的密切关系和精彩互动。该书作为一部具有通论性质的学术著作,通过书籍装帧设计这一窗口,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人文与科技的欣欣向荣,是对中华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强有力诠释,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意义。
《十六—十九世纪中国出版研究》属于文献传播研究的范畴,以16—19世纪的中国出版为研究对象,所论各题大都属于开创性质,无论是对明代杭州府私人出版机构数量的考论,对晚明科举与出版业关系的阐发,对《嘉兴藏》资料的排比,还是对清代满文出版的研究,对海关造册处与中国近代出版的探讨,都能发人所未发,踏踏实实做实证研究。《十六—十九世纪中国出版研究》作者章宏伟坚持使用手资料,注重文物与文献的结合,经过认真的考据,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凭资料阐发虽然有些琐细,结论或许还可讨论,但都是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