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媒介形象为视点,对媒介形象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包括5章,分别为:导论、媒介形象的内涵及功能、媒介形象的主客体及价值、媒介形象的生成和媒介自我形象的建构。本书主要站在媒介组织角度,分析媒介形象的特征与价值。通过揭示媒介形象生成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解读媒介形象在受众中生成的过程和规律,探讨媒介形象建构的可能性与具体的技术操作,试图为媒介组织的发展提供新的战略视角和具体的操作模式。
本书的前身《大众媒介与社会》在1977年出版之时,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媒介研究向高峰攀登的时候,我们从编撰者的出发点就可以看到,当年英国媒介研究当中的马克思主义者有多么自信。还有一件旗帜鲜明的事情,就是要抵制美国在传播领域的主导地位,后者的知识生产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些“捉襟见肘的共识”,一些“无穷尽的、非结论性的‘效果’研究”,与“欧洲知识思想多样性的论辩”是不能比拟的。 全书的基本结构和主题仍然沿袭了原的面貌,无论是作为还是作为学术著作,对学生和研究者来说都有着很好的延续性。当然,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对媒介生态整体把握的问题设置和论述框架完全突破了过去的模式。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是文物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基本方式,也是博物馆直接服务民众的重要手段。陈列展览包括设计与制作、展览与开放、交流与服务等方面,体现出一座博物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应提倡精品意识,适时进行调整,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力争达到历史性与时代性、思想性与观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通俗性的结合。
《二十世纪古文献新证研究》收入文章百篇,可说集中了先生后半生治学所得的精华。书中,既有对舜帝行迹和泰山崇拜的严密考证,又有对齐地民俗和济南历史的深入研究;既有对孔子教育和孙武兵书的独到见解,又有对五行来历和佛家禅踪的仔细探寻;既有对古籍版本源流的认真考查,又有对书画艺术的恰当评说;既有追忆亲人和怀念故友的真情流露,又有临赏美景或感喟时世的即兴创作……所以,读此书,会让您如行山阴道上,感觉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新闻话语中的言语表征研究》采取元语用学研究的“社会和意识形态视角”,探讨言语表征在新闻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功能,紧扣言语表征作为典型元语言的诠释性特征,关注一系列再语境化操作,分析记者如何运用言语表征诠释人物言语并利用言语表征诠释新闻事件,《新闻话语中的言语表征研究》对新闻中言语表征有关社会现实的建构性进行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