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常用汉字1200多个,介绍其字形、字义的起源和演变。所收汉字按“字形及本义”“字义演释”和“字义发展图示”编写。每个汉字,先列出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代表字形;再分析其由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的演变,解析字形,指明其本义;再由本义分析其字义的发展演变,义项后均有例证,文言例证后有译文;最后用图表展示字源流变关系。由字形到字义,由本义到引申义,其发展演变过程脉络清楚、逻辑严密。
《中国字 中国人》以汉字为切入点,透过汉字蕴含的中华文明的价值导向和中国人的精神气质,通俗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世界展现中华 传统文化的 魅力和时代风采。 本书按照中国人立身处世、美德建设的不同层面,精选107个汉字,分成修身自律、孝老爱亲、利他成人、节俭绿色、共建共享、和合大同六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部分,每个汉字用一篇2000字左右的国学小散文,阐述汉字字形、内涵演变及其价值理念,让读者了解汉字既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也承载着人类共同价值。 朗朗上口的“百字歌”是本书的一大创新: ,修身自律(关注个人修养):人情性 志气命 仁智勇 廉谦静 习礼乐 贤而圣 第二,孝老爱亲(关注家庭幸福):孝悌友 老少敬 爱养亲 敦慕尊 谏戒让 家顺昌 第三,利他成人(关注社会道德与规范):宽惠恕 德义
《汉语基础学习》是法国汉学家爱德华·让·沃德斯卡尔于1903年编写的一部供西方人学习汉语的教材,是河北大学图书馆耶稣会旧藏中的一部珍稀的汉语教材。该书见于亨利·考狄的《西人论中国书目》的增补部分,为手写石印本。本书首先对《汉语基础学习》进行了识别录入和整理翻译;然后重点分析了沃德斯卡尔所教授的清朝末年直隶省汉语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也对该书中反映出的教学特征及二语习得偏误问题予以分析。本书展现了20世纪初直隶省的语言面貌,为研究河北省方言的历史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作为一部西方人编写的汉语教材,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
《现代语文学》就现当代语文是什么、教什么的两大基本命题,给出了明确而简约的回答:一次建构了现代语文学学科理论框架,一次解构了现代语文的内容系统,从语辞、语意、语则、语体、语境到语识、语品,以清晰、精当、新颖的面貌,呈示属于现代语文自身的基本特征。
内容简介:本书为《现代汉语八百词》的增订本,作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和增补,修改了书中部分条目,更换了部分用例,补充了二百多新条目,收词量达一千余个,使本书更臻完善。
《符号学:言语活动理论的系统思考词典》是符号学目前里程碑式的著述,共收入645个词条,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符号学理论的发展状况和使这种理论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的广度,作为符号学研究推荐工具书,已获靠前符号
现代汉语通感式复合词是由两个本义或基本义来自不同感觉域的形语素组合而成的形容词。该类词是在构词法和造词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形容词小类。汉语学界对形容词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不及对名词和动词小类的研究,因此,对形容词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书以现代汉语通感式复合词为研究对象,借鉴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行界定与提取。通过对通感式复合词的语素义、语素义与复合词词义的关系以及复合词的语义系统的描写和分析结出通感式复合词的语义引申规律,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对其语义引申机制加以解释。
本书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词类的性质、功能和特征作了相当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对汉语词类划分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富有开创性的原则、方式以及统计手段和验证方法。本书最在的优点是理论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汉语词类问题以及词类划分方面思辩性、逻辑性最强的一项研究成果。
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8个单元本书所选语言材料难度适当,行文流畅,语言地道,题材多样化,富有时代感,且实用性较强,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同时也进行必要的写作及翻译技能训练本书既传授必要的的语言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 本书充分考虑了成人学习外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便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处理好传授与实践面授与自学之间的关系,把学生主动性与教师的引导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语言传播的根本动因是价值,增加中华语言的传播价值便为第一要事。比如: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发展中的科技、教育,增加汉语的文化价值:利用产品进出口等经贸往来、国内外旅游业的拓展、在我国举办的大型会议及活动等,增加汉语的经济价值;利用我国在世界组织中的地位和与世界各国各区域的各种合作,增加汉语的外交价值。语言传播非一厢情愿之事,且中国向来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研究世界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外语政策及其风俗习惯,研究各国各地接受汉语的历史、现状及潜在需求,用语言接纳者乐意接受的方式.来满足各国各地对汉语的不同需求。重视同语言接纳国的政府、专家的交流,共同规划汉语教育与使用的各种问题,制定互惠互利的规范标准,使汉语传播如“润物细无声”之春雨般平和,如“奔流到海不复回”之江
本书将狭义认知语言学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并以此为主线,将定义中提及的主要观点,特别是对诸如感知体验、范畴化、认知模型(包括CM、ICM、ECM、心智空间)、意象图式、隐喻转喻、识解等认知方式,逐一展开论述。 狭义认知语言追求用有限的认知方式对语言各个层面作出统一解释,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句法、构造、乃至语篇(首次尝试运用这些认知方式来解释语篇的生成、连贯和理解)。本书还将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扩展应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藏族是我国文明古老民族之一,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博大精深。藏语具有完整性、丰富性和规律性的特点。它在汉藏语系中的地位和价值是不亚于梵语之于印欧语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藏语和汉语一样,同是汉藏语系得以确立的基础。中国是汉藏语系语言的发源地,是汉藏语系的中心。汉藏语系的命名,以“汉”东“藏”西,涵括几十种发生学分类上同源的亲属语言,这足可说明藏语在汉藏语系中的地位。藏族文化所建构的灿烂文明史,完全是建立在语言媒介的基础之上的。将语言纳入文化的大范畴之中,深化对藏语的人文属性研究,就是把藏语言作为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去认识它、去研究它。
《语料库应用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料库技术与网络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开发应用” (02BYY016)结题专著。全书面向外语教学研究人员、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系统讨论了语料库(及网络)资源、研究成果和检索统计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项目建设内容,本书阐述了语料库的词频数据、概率信息、词语行为模式、在线KWIC索引、在线搭配词数据、数据驱动学习(DDL)系统、网络资源、学习者语料库数据等成果与资源的应用。本书专门介绍了语料库检索软件的开发、商用软件的使用及功能开发、课件开发、对比中间语分析中的数据统计等技术环节和相关理念,有助于读者克服“技术恐惧症”,认识软件、用好软件,或自行开发软件。本书还集中报道了一批基子语料库的学习者语言个案研究。这些个案研究涉及学习者语言的词语
《汉英语言对比与翻译》主要就汉英双语在文字、句子结构、句内关系、修辞、文化、语篇等内容进行深入辨析,旨在帮助学生深层了解汉英双语间的差异及其翻译方法。全书共设15讲,教学课时约为32学时,可供翻译本科、英语本科高年级以及翻译硕士学生使用。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讲后都有练习,可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掌握汉英语言的差异,切实提高实用翻译技能。
这是一本化理论为技巧、方法的知识性书籍,是在本人所著的《文章构成法新讲》、《写作原理》、《写作新法》,主编的《写作面面观》、《大学写作》、《中学〈语文〉导读》(七年级上、下册),以及发表几十篇论文的基础上,化深为浅写成的,力求能让一般读者读懂、应用。 这本书的所谓“新”,是指许多讲法与现行语文理论不大相同。一直以来,人们错误地把思路当作结构问题,其实,只有思路阶段之间“意”的联系显示在书面形式时,才与结构有关,思路首先因内容而存在。语文学科无处不讲思路,忽视了思路内容的因素,必然就会造成语文理的许多谬误。
马礼逊的学术著作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收录了马礼逊的《通用汉言之法》和《英吉利文话之凡例》。其中《通用汉言之法》是一部早于马建忠《马氏文通》正式出版的一部中文语法书,对于研究中国近代语言学史有的意义;而《英吉利文话之凡例》是马礼逊为英华学院的学生学习英语所编,它是中国历史上部英语语法书。
本书原稿名《悉昙字音学的传习与汉字字音分析的发展的关系》,为本人1992—1999年间完成并获通过的香港理工大学哲学(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在经多次修改后,于2003年签约送交中华书局出版。书中具体包括了: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根据古汉语以声为主的特点,采取因声别义和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从浩繁的中医古籍中选取异读字通用的大量例证,审音辨义,析疑解惑,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论之有据,言之成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洋洋50万言,蔚为大观。这是作者多年研究古医籍异读字的结晶和辛勤劳动的成果。 《说医解字》是一本自成体系的书。全书前有“绪论”,后分古今字、同源字、通假字、联绵字、同形异音字5章,每章先作概说,再分类训释。作者读了大量的中医古书,博览文史要籍,认真研习前贤训诂专著,从中医古籍中选出各类常用异读字298个,逐一爬梳别理,每论述一字一节都可独立成篇,对提高阅读和研究古医籍的能力,继承创新中医药事业是大有帮助的。本书对古医籍中异读通用字进行系统分类,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古今字、同源字、通假字、联绵字、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