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壮麟编著的这本《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谈的是语篇研究,而且主要谈其一个方面: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语言既然分为不同层次,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自当在不同层次有所反映。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模式偏重于语言内部,尤其是词汇句法层的体现过程。本书除保留这些基本观点外,试图把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主位―述位理论、信息理论、语境理论,以及语用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进来,在更大范围内探索语篇衔接连贯的种种手段和原因。
本书共收录了12794个汉字(其中繁体字1200多个,异体字1130多字),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词语以及新词新语20万多词条。
本书重点剖析沃尔特 翁关于原生口语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概念的内涵、特征及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本书从形体特点在古文字考释中的作用、形体特点在古文字考释中的利用、利用形体特点考释古文字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利用形体特点考释古文字举例等方面,研究了形体特点对古文字考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形体特点考释古文字。突破了以往对单个疑难字形进行考证的方法,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具体的考释工作中总结规律、归纳方法,将发现的文字现象运用系统的理论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大的学术价值。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约公元40-121年)编纂的一部汉字纂集型的字书,它系统地贮存了经秦代书同文而规范过的小篆及相应的前代大篆与“古文”,其字义训释来自遍索群经及博采通人,因而系统地贮存了经先秦经典验证过的古文献词义。故段玉裁注《说文》常说“许氏必有所本”,黄侃先生也说“《说文》所说皆有来历”。程树德则说:“班史《艺文志》所录《仓颉》以下凡十家四十二篇,无一存者。今当以许氏《说文》为最古,假《说文》以证史,其间上起黄帝,下逮两汉,逸闻古俗,胥存其中”,又说:“泰西文字主于谐声,我国则并及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诸法,恒可因制字之故窥见上古逸史与其社会之情状。”因此,系统研究《说文》字族的形音义,就能为专题文化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并能揭示深藏于汉字构形中的文化奥秘。汉字虽然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