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数字化浪潮冲击、数字技术变革的影响后,传统纸质书阅读仍是各国民众主要的阅读方式,同时数字阅读与其形成互补并稳定发展趋势;各国阅读推广活动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吸纳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基金会、其他社会机构多方协作参与,不断促进各国阅读推广活动繁荣发展。本书是对目前数字技术大背景下各国全民阅读情况进行的多方位立体研究,全书由 主报告 和 国别报告 两部分构成。其中, 主报告 概述了国外全民阅读活动现状与经验研究,从各国全民阅读活动现状、各国全民阅读经验特点、国外阅读推广活动对我国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研究。 国别报告 包括日本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情况、德国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情况、法国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西班牙、英国、美国等6个国家全民阅读工作,从阅读数据调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 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把传统的历史文献学从偏狭的领域中解放出来,拆除了“文献学”与“史学”森严的壁垒,恢复了汉唐历史文献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宏旨;他以登高一呼、学者认同的魅力,《中国文献学》带领广大学界同仁开创了现代历史文献学的基业,把历史文献学发展到新的阶段。
《外台秘要方》主要介绍:王焘一生为官,曾在门下省国家图书馆“弘文馆”供职二十余载,接触到晋唐以前大量医学书籍,并探其奥秘,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资料。后因故遭贬,先后出任房陵、大宁太守。其地处僻陋,地方病、流行病盛行,多赖“经方”救助而幸存,遂发奋整理诸家医方,于公元752年编成此书。 《外台秘要方》共四十卷,收录了秦至唐中期五十六位医家方论,约六千余首医方,并将其按疾病分为1104门。每门类先引《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等名家医论,医方、灸法及各种外治法附录其后。凡援引或题书名,或记作者姓名,许多唐以前失传医籍赖其得以流传至今。本书是唐以前记载疾病种类最多的著作,首先用六卷的篇幅记载了伤寒、天行、温病、黄疸等数十种流行病证治;其次用十五卷的篇幅记载数百种内科杂病的证治;妇人胎前产后
作者把职业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很基本要素是职业工作,而职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对工作的合法性控制和专业知识的制度化过程。此外,阿伯特还通过本书的经验研究提出管辖权冲突理论,认为职业的管辖权要求是在国家、公众和工作场所三个领域中得到认可的,而管辖权往往具有排他性,正是由于管辖权的排他性,一个职业的管辖权变化就必然与其他职业的管辖权变化相联系,一个职业的管辖权扩张也就意味着另一个职业的管辖权收缩。因此,在职业生态系统中,不同的职业为了对于工作的管辖权而相互竞争。
《女法医手记》作者王雪梅,对生者来说,死亡永远是一个艰深的谜语,一本难以破译的密码。因为死者无法面对活着的人们讲述自己惨痛的死亡经历,因此死者和生者被一条看不见的但又真实存在着的鸿沟隔开了。这个世界上,只有法医才可能填平这条鸿沟。法医的天职就是用科学的手段,靠扎扎实实的本事,让死人开口说话,帮助他们将死亡的真相告诉活着的人们,做死亡的转述者。
《资中筠自选集:士人风骨》一书所收文章,写于1996—2010年间。组文章主要讨论知识人的精神家园;第二组文章多是基于历史题材的心得。贯穿全书的核心是,作者紧紧围绕知识界的思想现状,梳理古今文化传统的递变,从振兴民族精神的角度,提出建设新文化的紧迫性。明确表达了当下重建民族精神家园,要继承五四精神,要发扬“士”的传统美德,为制度转型起催生作用。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由香农于1948年提出的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近几十年来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作者首先在引言中向读者简单介绍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的基本思想;部分讲解了香农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的主要内容,如熵和信息量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以及信道编码定理和信源编码定理;第二部分介绍了一些基于香农编码理论的信道和信源编码方法,具体包括线性码、循环玛、BCH和RS码、卷积码等信道纠错编码,以及变长信源编码等。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阐述清晰明了,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或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书中提供的几十道例题和几百道习题也有助于具有一定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知识的人自学。
《寿世保元》是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的代表作之一,是其继《万病回春》之后的又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全书十卷,卷一为中医诊断、治疗的基础理论,包括脏腑、经络、脉象、运气及本草等;卷二至卷九为内、外、妇、儿诸科疾病的辨证施治,证下广集各家学说,分述其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并载有医案。卷十为单方、杂治、食疗、养生、急救、灸法之类。此书内容丰富,立论精详,理法方药兼备,选方简明实用,其中有许多是“内府之珍藏”,“方外异人之秘传”,它对于中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际运用,具有较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