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并且首先发明了印刷术,历代所印之书,总数虽不可确考,但以一人之力,终其一生,所读之书也不过是存世之书的九牛一毛而已。然而让人纳闷的是,历代读书人写读书心得的书却很多,甚至从东汉起,专门有了“书后”的文体,韩愈、柳宗元文集中屡见之,后人仿效者不少,明代名士王世贞更著有《读书后》八卷(按:前贤郭沫若、钱穆引《读书后》,均在“读书”下加逗号,将“后”字与下文联属,不知《读书后》乃书名,此一时疏于查考所致也)。不过,这类书与诗话类体裁有别,更与近代的书话有很大不同。从严格意义上说,书话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其中最为读者熟悉的是郑振铎的《西谛书跋》、阿英的《阿英书话》、唐搜的《晦庵书话》。前年是郑振铎一百一十周年诞辰,中华书局重新编选郑先生的书话文字,印成《漫步
《正当程序文献资料选编》分别从正当程序的缘起、涵义、发展与演变及正当程序在中国等方面选辑了外有代表性和参考性的论述和资料,并且由于正当程序较发达的英美国家,主要以判例的形式对正当程序进行阐释的特性,特别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主要从刑事方面阐释正当程序的判例,以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正当程序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最后本书还提供了有关“正当程序”的检索目录和检索工具,以方便读者更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使用。
民国期刊的发展相当繁荣,从各种类型的期刊可以见证那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一个个历史侧影。收藏、研究民国时期的期刊亦成为当下的一个热点。本书对民国期刊画龙点睛的梳理、概括、研究,对广大收藏者、出版人、文史研究者、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本难得的资料参考书。
文献目录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在文献生产与传播中产生并发挥着文化与学术的作用,拥有丰富知识和书写技能的文献目录学家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学科从一开始就具有知识综合的特点,直到19世纪仍被看作一切科学中最普遍最广大的科学。 文献目录学是为解决揭示与报道文献信息与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矛盾,研究书目情报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古典文献目录学以校勘、目录、版本为主体,涉及到文献编纂、古籍整理、工具书等,旨在部次条别,推闸大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使学者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现代文献目录学分为普通文献目录学和专科文献目录学,前者包括文献目录学基础理论、文献信息揭示、书目、索引、文摘的理论与技术、书目情报系统与服务、文献目录学研究法、书目控制论、文献计量
本书内容涉及苏州过云楼、天放楼,杭州妙赏楼、丰华堂,以及明代晋藩刻书、清乾隆时“翰林院印”与四库进呈本、“四库七阁”、武英殿刻书、荣禄堂与缙绅书等历代藏书刻书掌故,还有清华图书馆中元刊本《唐翰林李太白诗集》、戴震《续方言》手稿、俞樾批校本《水经注疏》、金天羽批校本《史记集解》等琳琅满目的珍本秘籍介绍。由当代古文献学家、山东大学教授杜泽逊先生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