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为修撰《资治通鉴后记》而作的札记,共16卷。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北宋六朝(906-1070)的国故时政,内忧外患,揭示矛盾,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为后世留下极其珍贵的史料。书中所记大多为作者所见所闻,记载真切,所记史事注明来源。《涑水记闻辑佚》《温公日记》《温公琐语》《诸家著录题跋》附录在文后,同时还有人名索引,除使用四角号码检索外,还增加了《笔划检字表》,增加读者查找的便利性。
近年来,有关天津地方史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且多有专著问世。《近代天津图志》的出版,则是以图片反映近百年来天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面貌,为研究、学习天津近代史提供较为集中、典型的形象资料。 《近代天津图志》上限始自1860年天津开埠,下限止于1949年天津解放,共收入一千二百余幅图片,并加简要说明,再现天津的历史风貌与近代历程。
本书是童书业(1908-1968)晚年之作,“为总结本人六十岁以前之先秦史考证性研究”,包括《春秋左传考证》和《春秋左传札记》,以《左传》为核心,结合有关典籍及铭文,从考证史料入手,运用唯物史观,探讨春秋史、西周史和上古历史,被顾颉刚誉为“二十世纪的一部名著”。
《孝经集传》,四卷 明黄道周撰、其作书之旨,见于门人所笔记者,曰《孝经》有五大义。以是五者别其章分,然后以《礼记》诸篇条贯丽之、,道周此书寅本朱子之志而其推阐演绎致为精深,其自为注文体亦仿周秦古书,无学究章比字栉之习。
《政论》《昌言》是汉代的两部子学名著,作者分别为东汉的崔寔、仲长统。两书关注点集中于东汉之社会政治,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很有参考价值。《政论》又称《正论》或《本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倡节俭,反对官吏贪污腐败,主张地方官应久任,倡导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等。该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仲长统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昌言》的基本思想与《政论》相类,仲长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主张实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制兼并,重视农桑以充实国库蓄积,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等。 两书均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整理,参以《后汉书》本传、《群书治要》、《意林》等,对文字做了严谨的校勘。两书附录文字或辑录佚文,或条述历代评议,很有资料价值。 孙启治先生在《政论校注》凡例中称:“今人注
“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毂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部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最为精粹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十三经开讲”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这十三部典籍,旨在向广大读者传播和弘扬中华的历史文化。丛书沿袭“开筵讲习”的传统,力求遣词平白,用语轻松,于平淡通俗中展示“十三经”深永奥雅的学术精神,故日“开讲”。 《公羊传开讲》阐述《公羊传》的性质、作者,与《春秋》的关系,以及《公羊传》在两汉传授的盛况,此后少有人问津的原因,并细致分析清代公羊学复兴的历史背景、当时公羊学的主要著作、公羊学对康有为变法理念所产生的重大作用等等。书中还对
《诗经》本是人类一切共同经验的母题。黛琪的这本《爱情就在桑间濮上》既借鉴了传统解读,也尝试用社会学知识去还原、理解那个时代的“道德体系”。她肯定私奔的存在23,也发现国家意志在此引导爱私奔的人民过更理性的生活;她试图描述人类感情关系中的永恒之物,勾画出男女关系历经三千年的变与不变。黛琪认为,十五“国风”,无非婚俗。曹雪芹自叙《红楼梦》“大旨谈情”,“国风”实乃“大旨谈性”。从《周南·关雎》开始,爱情便意味着性的结合。《诗经》时代,性情不分;所有的情诗,都是情欲的表白与呐喊。跟随黛琪重读《诗经》,感受老祖宗的风情万种,在在处处,都是真情;点点滴滴,情都是真。
《名师讲义: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讲义》作者是着名的语言学教授周祖谟在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经典讲义。其中创见颇多,而又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至今也为不易之言。
《国语》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全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九六七年——前四五三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是我国早的国别史。原书保存史料比较丰富,所记史实也比较详细生动。汉朝以来,不少人对《国语》作过注释。三国时期,吴国的韦昭(二○四年——二七三年)的注本是现存的早注本,它并保留了今已亡佚的东汉郑衆、贾进,三国虞翻、唐固等注本的片断,有助于阅读原书。校点时也吸收了前人的校堪成果,略加案语,以与原注相区别。《国语》现存的版本,有宋代刻印的两种本子,一种是明道本,一种是公序本。现據《四部备要》排印清代士礼居翻刻明道本为底本,参校了《四部丛刊》影印明代翻刻公序本,整理出彼,供读者研究、参考。
这版《山海经》是一本精美的图画书。它遵照《山海经》原文描述,将这本古代奇书中记载的奇花异草、神鸟怪兽以彩绘大图的形式展现。彩图画风唯美,雄浑而不失飘逸,图中动植物丝毛鳞羽纤毫毕现,美不胜收。图旁配以白话解说,图文并茂,连孩子都能轻松畅快地读懂这部古代奇书,亲近国学经典!
《其人如天》读史记,直接触及历史人物的魂魄,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作者如同司马迁及其笔下人物的知心人,经他勾勒,刘邦、项羽、张良、韩信、萧何等一代豪杰便仿佛有血有肉活脱脱地来到今天;作者从他们身上发现的生命气象又着实给人新鲜感,仿佛我们今天才识得他们的真容。刘邦表面上无赖轻慢,内里的伸缩自如却是王者风范;项羽外表上盖世无双,负才任气却是他英雄气短的原因;张良的从容有余令人遥想不尽,相较之下,韩信的自矜倨傲就显得格外刺眼…… 当我们触摸到这群古“汉”人敞亮饱满的魂魄,再看历史会感到格外真切,我们自己也能从中找回中国人该有的生命气象。 “今天读到仁明写的这本书,真的有一种魂兮归来话史记的感觉。……仁明要告诉我们的是,原来汉人的真容就在《史记》里。”——诗人 杨键
《言行龟鉴》所载为北宋人的言行,所谓龟鉴,即这些言和行,足可为当世鉴诫、遵循的。现在看来,书中一方面保存了他书少见的北宋政治的某些具体情节,可供历史研究参考,另一方面,书中某些言论、行动,对今天的廉政建设和道德修养,也有的启发、鉴戒作用,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明不可忽视的方面。 此书只有一个版本,即《四库全书》本。本书即由中华书局徐敏霞、文青,据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标点。
《论语通释》是一本谈论修身治国道理的书。“修身”就是培养高尚的品德,它是正确地为人处世、妥善地治理国家的前提。不可否认,《论语》中的某些思想已经不适合于当代社会,但里面还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继承。我们在用现代先进思想武装自己头脑的同时,再用《论语》中的精华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就会变得品德更高尚。 阅读《论语》,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从古到今,注释和解说《论语》的著作出现了很多种。无论我们阅读哪一种,都要记住:修身治国读《论语》,自己的心得最重要。而读《论语》要有自己的心得,就必须读懂原文。而要读懂原文,就必须对原文中的每个字词、每一句话都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在这一方面,《论语通释》或许可以作为您的选择之一。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让我们在实现修身治国的理
《毓老师说中庸》是毓老师讲授《中庸》这一部经典的真实记录,真实地反映了毓老师依经解经的特色。 《中庸》与《大学》、《论语》,均为孔学入门之书,也是中国学问入门之书。毓老师认为《中庸》与《大学》乃儒家思想精华之所在,是儒学众经之胆,比佛家的《心经》、《金刚经》还要好。 毓老师讲《中庸》首揭“用中”,《中庸》讲《易经》之道,与《大易》相表里。以《中庸》建设自信心,也知道该做什么,人必有主宰才能站得住。 毓老师说,中国是广义的中国,是中道之国。天下文化的境界就是“中庸”。“中庸”就是用中,谁能用中道,谁就是中国人。中道之国,没有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