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是北齐文学家颜之推作的家训,文字生动优美,思想内涵深邃。在这里是学者颜之推为一本家训编订的注解,收集历代对《颜氏家训》所作的可信注释,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本书有相当的意义。
这两本拙著分别收入了以下各部分:本收入《台下人语》和《台下人新语》;第二本收入《菊坛知见录》、《津门乱弹录》、《看戏知见录》、《看戏琐谈》及《戏迷闲话》等。其中《台下人语》已是第三次重印,其它内容也都是第二回了。这些文字,都曾收入《吴小如戏曲文录》。我并不想一味“炒冷饭”,只是它们侥幸还有读者。出于“上帝”们的要求,又承天津古籍出版社厚爱,这才鼓起勇气让它们再次与读者见面。盖《台下人语》初印本距今已超过二十年;就连《戏曲文录》问世至今,也有十年了。这本拙著,在欧洲、北美、日本和东南亚诸国,都有读者;其中有侨胞,也有国际友人。有的外国朋友还征求过我的意见,把书中某些文章译成外文。这虽近于“不虞之誉”,但也足以说明这些长长短短的文字还不是空谈泛论,不属于泡沫或垃圾。而至今还时有
随着文化世俗化的发展和印刷出版业的发达,明清以后开始出现语言通俗、面向大众的“日用百科全书”。这类以修身齐家、为人处世为核心的百科全书,涵盖三教九流、包罗衣食住行,一时盛行于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清代学者石成金编著的《传家宝全集》。 《传家宝全集》共分四部分。 部分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容佛的出世和道的超脱,论述修身齐家、为人处世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传家宝全集》作者谈修身齐家,目的不是“治国”“治世”,而是用自己切身的体验,对许多人生重要的事情,以极浅显的话语说破,让人们醒悟,有所遵循,各复良知,行善戒恶,共享福寿安乐。 第二部分主要讲人们如何应世,如何自我保护,简明透彻地宣扬了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和对“缺陷世界”的感悟。作者认为人要有远大抱负
《春秋繁露义证/新编诸子集成》是西汉董仲舒的主要著作,内容为推崇公羊学,阐发“春秋大统一”之旨,杂糅儒家思想和五行学说,对自然和人事作各种牵强比附,建立“天人感应”论的神秘主义体系,其中包括“三纲”,“五常”,“三统”,“性三品”学说。至清代,才出现两个较完善的校注读本(卢文弨校本和凌曙注本)。宣统年间,湖南平江人苏舆兼取庐校凌注,广采前人研究成果,“随时札录”,成《春秋繁露义证》,是目前为止校订《春秋繁露》较完善的本子。
《伤寒论》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辨证论治专著。它将理法方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至今依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理沦研究和临床实践。 全书共分十卷二十二篇。系统地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保留了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辨痉湿喝脉证并治、及诸可诸不可等篇,从而使读者能以赵开美摹刻的宋本《伤寒论》为底本了解《伤寒论》全貌。
《百战奇略》是一部专门以阐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要特色的古代军事论著,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曾任大明军师的刘基著,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在继承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古典兵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历代战争实践经验所综述和总结的内容丰富的军事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辩证地分析研究战争的思想方法,不仅对宋以后军事思想的应用与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对今天研究现代战争规律及其指导原则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它采用以单音词设条立目的编纂体例,以古代兵法为立论依据、以古代战例为论证事例的论史结合、正反对比的著述方式,是现存古代兵书最早的,在我国军事学术发展史上起着发凡启例的重要作用。本书为精装典藏本,经过全新译注,放送,是收藏、研究、礼品之佳品。
本书选收先秦至清中叶名篇共 247篇,正文包括原文,注释,鉴赏三部分,原文一般采用通行本,有的也参照其他版本,择善而从。 诸子百家的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思想家和文化巨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索,篇幅宏大,内容极其丰富,为便于读者了解和欣赏诸子百家思想的精髓,我们约请了全国各地百余名专家学者编撰此书。
本书讨论先秦儒家文学思想只择取其言语思想和诗学思想两大端,除了想略人之所已详而外,还基于这样的认识;孔孟等大儒对言语问题的有关表术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其文学思想,而这些表述又成为后世中国文论反复讨论的话题,甚至成为指导性、原则性的命题。本书讨论其诗学思想又以春秋用诗之学为背景,因为在笔者看来,春秋用诗之学既是先秦儒家提出上述命题的理论背景——由此来求得这些命题的意义最为便捷,也应最近本真,又是其文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所在。而且,儒家的诗学思想,从根本上说,是与西周、春秋以来我们民族的诗性智慧、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声气相通的。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的整个社会中,还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的作品。 五十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汇集了清代学者校勘、注释子书的成果,校为适合学术研究的需要。但其中未能包括近几十年特别是建国后一些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决定重新编辑出版一套新编诸子集成。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商鞅、申不言和慎到三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认为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以及一整套臣下的权术,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他还继承了荀子的人性恶
《孙子兵法》是人类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它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战略、智慧精华的集中体现,被奉“兵书之首”、“兵学圣典”,流传2500多年而备受推崇。它不仅是历代军事家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之书,其基本原则早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企业管理、外交谈判等多个领域,进而成为人们职场制胜、人生旅途的经典秘籍。
从我国法制史的发展历程看来,到了唐朝已呈现出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发达形态,作为它的重要统治工具的法律,也有划时代的发展,并且已成为封建法典的楷模。《唐律》承先启后,影响深远,是研究唐代历史必须稽考的文献,国际上从事法制史研究的学者,都把《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可以想见,它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了。
《潜夫论笺校正(繁体竖排版)》是东汉进步思想家王符的论著,对东汉后期的社会政治情况作了广泛的尖锐批评。清代汪继培引证详核地作了笺注。《潜夫论笺校正》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选入。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辑所收子书与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极少数尚无注释本的,另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为保扶持体例基本一致,除个虽书外,一般只收用文言或浅近文言撰写的注本。 第二辑收集辑之外的其它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成注本,凡有必要进行注释的,应加注释,其余的选择较好的版本进行点校。 《潜夫论笺校正》、二辑的均拟先出版平装本,每种
本书是作者的一篇博士论文,它将作者以前对佛教与中国文学的研究集中起来,加以系统化和理论的升华。 本文集从学术高度客观考察和分析这个结合阶段的特点,不论就佛教史领域还是文学史领域,都是前所未有的,选题本身就有创新意义。书中对卷帙浩繁的佛教文献的梳理、征引,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显示了作者有较强的文献能力和逻辑归纳能力。 全书立足于纵横交错,对南朝佛教的发展、佛教思想的衍变,对南朝重要的文人和重要的文学事实同佛教的关系,作了相当全面的梳理和论述。
《百战奇略》是一部专门以阐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要特色的古代军事论著,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曾任大明军师的刘基著,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在继承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古典兵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历代战争实践经验所综述和总结的内容丰富的军事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辩证地分析研究战争的思想方法,不仅对宋以后军事思想的应用与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对今天研究现代战争规律及其指导原则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它采用以单音词设条立目的编纂体例,以古代兵法为立论依据、以古代战例为论证事例的论史结合、正反对比的著述方式,是现存古代兵书最早的,在我国军事学术发展史上起着发凡启例的重要作用。本书为精装典藏本,经过全新译注,放送,是收藏、研究、礼品之佳品。
《墨子》一书是由其门人后学记录辑集而成,大约成书于战国后期,略晚于《孟子》。《墨子》原为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墨家的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本次约请专家以中华书局1986年版《新编诸子集成》所收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为底本,并广泛参考了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进行注释、翻译。
明代学术与思想,至嘉靖年间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王学左派的兴起,在思想界、学术界,以至文翠艺术界,都掀起一股反对程朱理学束缚,解放思想,倡扬个性的运动。随着波涛的翻腾,一股所谓的「实学」思潮,也悄然而至。它伴随着王学左派的心性、良知之翠,以「学以致用」和「经世致用」为其口号,产生一种类似文化复兴的气象,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出现了一批的科学家和科学技术著作,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同时一批热心的知识分子引进泰西学者传来的新异科学知识;在文学艺术领域,则性灵之学大加倡扬,出现了如公安三袁及徐渭等前卫的文学家;在人文科学领域内,则涌起了一股文献考据学和训诂学的风潮。文献考据学的内容是读古书,明古义,阐明古人本始的思想,其手段是通过文字、音
说到京剧艺术流派本身的发展演变,它当然是京剧发展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关系到京剧的演出史,也就是说,一二百年来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具体实践,主要是通过每一行当的各个艺术流派来体现的。不研究京剧演出史,所谓京剧史的研究和史料的整理就成为一句空话。而一部戏曲演出史又主要体现在演员和剧目两个方面。从研究戏曲文学的角度说,剧本、剧目当然是主要的;但如果从演出(即具体的艺术实践)的角度说,则演员乃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没有好演员,剧目再多,剧本再好,也无济于事。因为剧本、剧目主要是靠演员的演出,来争取观众并流播久远的。从反面说,无论是剧目的失传、表演艺术技巧的退化消失,甚至一个剧种的绝灭,无不由于演员的后继无人所造成。所以我在谈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时,总是先谈演员,然后涉及剧目。我
《孙子兵法》是人类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它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战略、智慧精华的集中体现,被奉“兵书之首”、“兵学圣典”,流传2500多年而备受推崇。它不仅是历代军事家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之书,其基本原则早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企业管理、外交谈判等多个领域,进而成为人们职场制胜、人生旅途的经典秘籍。
汉董仲舒撰。其书发挥《春秋》之旨多主《公羊》,而往往及阴阳五行。今观其文,虽未必全出仲舒,然中多根极理要之言,非后人所能依托也。是书宋代已有四本,多寡不同。至楼钥所校,乃为定本。钥本原阙三篇,明人重刻,又阙,其余讹脱,不可胜举。盖海内藏书之家,不见完本三四百年于兹矣。今以《永乐大典》所存楼钥本详校其异,于他本者凡补一千一百余字,驯一百十余字,改定一千八百二十余字。神明焕然,顿还旧观。虽曰习见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