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篡的,故称《昭明文选》,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近千年间,130多位作者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共选作品近八百篇,有赋、诗、骚等各种文体达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李斯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成为保存汉魏六朝文学的重要典籍。因编选时间早,各种文体多,选录精审,内容丰富,故王运熙先生称之为 我国现存Z早,影响Z深广的一部总集。 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 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 。很多名篇依赖《文选》才得以流传至今。 《文选》选文的标准是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所收录文章成为后人学习写作的范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文选》一度是科举士子的教科书和学习诗赋的范本。 《文选
宋卫宗武撰。宗武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人。集久失传,今从《永乐鸾典》中采辑编次,得诗词四卷,序记、志铭一卷,杂着一卷,以略存其概。文采风流,不失故家遗范,有自来矣。核其全集,大都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盖胸襟既别,神致自殊。
《大师的国学课·了如指掌5·国学馆:心的四次经验》讲述了《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般若弪》的心髓,般若的精义都设于此经,故其言简意陔,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一部经典。《大师的国学课·了如指掌5·国学馆:心的四次经验》是太虚大师在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四个不同的地方对公众讲解《心经》的讲稿,参照对读,是我们了解、阅读《心经》的读本。
中央文史研究馆为人民政府礼贤敬士之所,自1951年成立来近50年间,先后聘请文史界、书画艺术界的二百余位名人为馆员,符定一、章土钊、叶圣陶、萧乾、陈寅恪、启功等先生先后任馆长、副馆长之职。本集选编他们的论著计60余篇,内容涉及历史、文学、书画、戏剧等各方面,每篇文章之后有作者简历。
书旨在搜集有元一代之汉文单篇散文、骈文和诗词曲以外的韵文。本书所收作家之时限原则上承金和南宋,原金朝管辖区作家以金哀宗大举三年(一二三四)为上限;原南宋管辖区作家以南宋赵昺祥兴二年(一二七九)为上限;以元顺帝至正二十八(一三六八)为下限。由金、宋入元,由元入明作家,其主要活动在元者,则作为元人收录。本书按照“以文从人”的原则,凡已收之作家,其文元论是否写于元代,均一体收录。元人的经、史子部著作,本书原则上只收序跋及书中所引之单篇元文。但可视为文集者,例如史部的奏议集、史论集、书判集,子部的题跋集,仍作为文集收录。为便于读者引用,本书仍按旧式编纂法分卷。每卷收文一万字左右,文多者一人多卷,文少者数人一卷。本书所收元文,尽可能选用善本、足本为底本,正文一依底本。底本确实有误,予
《唐宋词格律》原是用于大学专门讲授唐宋词体制格律的教材,书中收入唐宋词牌一百五十三调,以常用者居多,一般涩体省略不取。每一词格,除标明句、豆、韵外,每字逐一标明平仄,或可平可仄等。每一词牌,皆说明它的来历及所属宫调,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每一词牌,有“定格”和“变格”等词格的区分,并列举一首或数首唐宋人的经典词作示例,供参考比较。
遡书契而计之。则六经以下皆说也。然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立乎上古。以指。后有作者。皆其小者矣。汉、唐、宋俱有小说。姑勿论。予纂明史艺文志。至说类约三百七十家。其最多者。陶宗义说郛。陆楫说海。徐武功前四十家小说。谷神子后四十家小说。弇州四部说。其一也。其他丛谭璅语。更仆难数。然或博物君子。有心撰述。则必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还取诸物。骋辨于坚白同异。钓奇于山海幽深。若是者。仆病未能。且不暇。归田数载。耄及健忘。酒阑梦觉。偶忆生平载籍所传。宾客所话。参以臆见。随笔著録。为挥麈之一助。汇而次之。得杂说若于卷。大抵雅俗间出。褒贬不论。洸洋悠谬。可笑人也。昔欧阳公作归田録未成。而序先出。神宗亟索观之。公因其中纪述有碍者。则去数十条。又嫌卷帙太少。乃撮取里巷委屑戏笑不急之事以足
《铁围山丛谈》一书正是蔡絛流放白州时所作。白州境内有山名铁围山,位于今广西玉林西,古称铁城。絛尝游息于此。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对《铁围山丛谈》做了较为详尽地考证,言之凿,足资参考。书中还征引近人文廷式《纯常子枝谈》卷十三对铁围山的描述:“铁围山,佛家多言之,然皆与《丛谈》之义不相关涉。在众多的宋代史料笔记中,《铁围山丛谈》是很重要的一种,颇受历代学者重视,多为后人所征引。它记载了从宋太祖建隆年间至宋高宗绍兴年间约二百年的朝廷掌故、宫闱秘闻、历史事件、人物轶事、诗词典故、文字书画、金石碑刻、等诸多内容,色彩斑谰,异常丰富,可谓一部反映北宋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的鲜活历史长卷。文字生动流畅,要言不烦,浅显易懂,读来颇感清新。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且广为流传的较重要的一部韵书。其为北宋官修韵书,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等奉旨在《切韵》《唐韵》基础上增广而成。收字26194字,分为206韵。全书按四声分卷,其中平声字较多又分为上平、下平两卷,是为五卷。
本书旨在搜集有元一代之汉文单篇散文、骈文和诗词曲以外的韵文。本书所收作家之时限原则上承金和南宋,原金朝管辖区作家以金哀宗大举三年(一二三四)为上限;原南宋管辖区作家以南宋赵昺祥兴二年(一二七九)为上限;以元顺帝至正二十八(一三六八)为下限。由金、宋入元,由元入明作家,其主要活动在元者,则作为元人收录。本书按照“以文从人”的原则,凡已收之作家,其文元论是否写于元代,均一体收录。元人的经、史子部著作,本书原则上只收序跋及书中所引之单篇元文。但可视为文集者,例如史部的奏议集、史论集、书判集,子部的题跋集,仍作为文集收录。为便于读者引用,本书仍按旧式编纂法分卷。每卷收文一万字左右,文多者一人多卷,文少者数人一卷。本书所收元文,尽可能选用善本、足本为底本,正文一依底本。底本确实有误,
《黄仲则选集》,收录黄仲则诗434首,较此前其他选本选诗更多。前言详细介绍了黄仲则的生平和创作。正文所收诗歌作品按照黄仲则生平活动的轨迹,以时间为序分段编排,各时段作品之前附黄氏简谱,帮助读者了解这一时期黄仲则的处境和心境,从而对这一时段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所认识,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旨。选注者除对所选各诗加以简明准确的注释外,有些重要的作品后还辑有诸家的评论,以供读者参考,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选注者张草纫先生在古典文学方面有深厚的积累,有丰富的古籍整理的经验,由他笺注的《二晏词笺注》和《纳兰词笺注》二书作为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重要品种,造福学界多年,深受读者好评。相信由张草纫先生选注的这本《黄仲则选集》亦将成为深受读者信赖的普及版本。
书旨在搜集有元一代之汉文单篇散文、骈文和诗词曲以外的韵文。 本书所收作家之时限原则上承金和南宋,原金朝管辖区作家以金哀宗大举三年(一二三四)为上限;原南宋管辖区作家以南宋赵昺祥兴二年(一二七九)为上限;以元顺帝至正二十八(一三六八)为下限。由金、宋入元,由元入明作家,其主要活动在元者,则作为元人收录。 本书按照“以文从人”的原则,凡已收之作家,其文元论是否写于元代,均一体收录。 元人的经、史子部著作,本书原则上只收序跋及书中所引之单篇元文。但可视为文集者,例如史部的奏议集、史论集、书判集,子部的题跋集,仍作为文集收录。 为便于读者引用,本书仍按旧式编纂法分卷。每卷收文一万字左右,文多者一人多卷,文少者数人一卷。 本书所收元文,尽可能选用善本、足本为底本,正文一
《大师的国学课18·了如指掌·国学馆:先秦政治思想史》原为1922年梁先生在北京政法专门学校和东南大学讲课的内容,后经整理出版。这部著作是梁启超研究先秦思想史的代表作,亦体现了作者晚年的文化观和政治思想史。《大师的国学课18·了如指掌·国学馆:先秦政治思想史》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根源为先秦哲学思想的背景,然后从先秦诸子中提出儒、道、墨、法四家,以为先秦诸子的菁华尽在于此。也因此虽然以政治思想为书名,但作者认为政治思想仍然以哲学思想为根基。
蒋捷《竹山词》现存九十三首又一阙,从内容角度可以大致分为漂泊词、节令词、题咏词、记梦词、惜春词、赠答词、言情词几类。比兴手法的妙用,语言的锤炼出新,开放的词风,广采博收融汇众家,终于自成一家,是《竹山词》艺术表现上的引人注目之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整理,对《竹山词》现存的九四首词作,逐篇加以疏解,并汇集历代评语置于篇后。书末附录蒋捷存目词、诗文辑佚、传记资料、题跋叙录、总评、历代重要选本收录篇目、研究论著目录等内容。
《楚辞展奇》包括生成机制与文化融合、非同凡响的诗人、奇崛狂放的楚辞、缤纷多彩的楚骚美等内容。在熟悉中国文献的基础上,较为地掌握《楚辞》文化发展、演变的脉络及其精神内涵。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菜根谭》关于待人、做事、修心、处世、接物之道。一个“静”字串联全书。一本让你在纷繁的尘世可以宁静从容的书。 关于待人: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不宜暴怒,不宜轻弃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关于做事: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关于修心:寸心洁白,百代清芬 天机清澈,胸次玲珑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关于处世: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关于接物: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读了《菜根谭》,愿你活得 舒心, 清心。
一是记义门从子子未始为采辑。犹子祖述付之梓。止六卷。予就所见广之。而书名则仍前刻之旧。一义门读书。丹黄并下。随有所得。郎记于书之上下方以及旁行侧裹。卷帙既多。《义门读书记(套装上中下)》不能全载。故全刻用经疏之例。仅标章句。楚亦依其旧。
本书是陈寅恪集之一种。收作者生前所撰《论再生缘》、《寒柳堂记梦未定稿》等13篇古代史研究专著。
书旨在搜集有元一代之汉文单篇散文、骈文和诗词曲以外的韵文。 本书所收作家之时限原则上承金和南宋,原金朝管辖区作家以金哀宗大举三年(一二三四)为上限;原南宋管辖区作家以南宋赵昺祥兴二年(一二七九)为上限;以元顺帝至正二十八(一三六八)为下限。由金、宋入元,由元入明作家,其主要活动在元者,则作为元人收录。 本书按照“以文从人”的原则,凡已收之作家,其文元论是否写于元代,均一体收录。 元人的经、史子部著作,本书原则上只收序跋及书中所引之单篇元文。但可视为文集者,例如史部的奏议集、史论集、书判集,子部的题跋集,仍作为文集收录。 为便于读者引用,本书仍按旧式编纂法分卷。每卷收文一万字左右,文多者一人多卷,文少者数人一卷。 本书所收元文,尽可能选用善本、足本为底本,正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