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清初文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吴兴祚审定,中国历代散文精华选集,重要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为中国古诗文选本的 双壁 ,鲁迅赞其与《昭明文选》并美。 古文观止 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十二卷,二百二十二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 清初问世以来,盛行不衰,备受推崇。我国现当代文学大家,如鲁迅、巴金、朱光潜、余光中、王蒙、贾平凹等,皆深受其影响,对其盛赞有加。
本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 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 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 读书、立志、有恒 的治学思想。
王夫之早年致力于反清复明,明亡后披发入山,隐身、授徒、著书凡四十余年。隐居期间,先生以 述往以为来者师 (《读通鉴论》卷六)的态度,以 六经责我开生面 的创新精神,对历代统治者,尤其是明代统治者的成败得失进行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反思。写下了大量富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天文、地理、训诂、考据等诸多方面。凡500余万言。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弘扬船山学说,特在南京设局重刊《船山遗书》,计收著作56种,288卷。光绪年间,又补刻了6种,10卷,附于其后。共计62种,298卷。通称 金陵本 或 曾刻本 。后者也被称为 衡阳补刻本 。 本次出版的简体横排版,即以 金陵本 为底本,在内容上完全忠实于底本,其他版本适当参照。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编者以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完整收录,绝无删节。更加在原书内容基础上,补充曾国藩家人对应的来信,形成了这本《曾文正公家书》(增补版)。随书附赠《曾文正公家训》(增补版)。 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增补的家人来信,综合参考了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补》、海南出
是志由日本学者河田罴编纂。清光绪三十三年归安陆心源藏书售归日本静嘉堂文库,此志即河田罴应文库主人岩崎重野之请,检核陆氏原书并参考陆氏《皕宋楼藏书志》、《仪顾堂题跋》、《仪顾堂集》及《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而成的。书成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大正六年(1917)方刊行。此志著录陆氏旧藏中版本较精善或内容较重要者,卷一至十二为皕宋楼旧藏,多宋元旧刊,卷十三至五十为十万卷楼旧藏,多明以后刻本及名家抄校本。两大部分各自依四部分类,每书著录书名、著者、版本、册数,其下节录《皕宋楼藏书志》、《仪顾堂题跋》、《仪顾堂集》和《四库提要》文字,间附河田罴按语。全书五十卷,前十二卷为陆氏皕宋楼旧藏,第十三卷至五十卷为十万卷楼旧藏。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但《草庐对》、《出师表》、《诫子书》等却广为传颂。本书据段熙仲、闻旭初编校的《诸葛亮集》选译、注释并撰写题解。对前人已有定论的伪作,尽可能不选,但是考虑到某些伪作流传已久,影响广泛,选译时在题解中详加说明。
王兆鹏“流变论”的精髓,是他所创用的“代群分期”理论和方法。关于宋词流变的过程,历代词话家少有具体明晰的叙述。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宋词分期提出的意见都没有遵循最基本的历史原则,没有完全顾及作家的时代先后,词史的发展有时被割裂、颠倒,难以完整地把握词人个体和群体的心态、词境、词风的变化。而著者认为,“历史活动的中心是活动的主体——人,文学历史活动的中心自然是创作主体——作家。”从这一认知出发,著者主张宋词分期应以作家群体为中心,以词人的生活年代、创作年代为依据,将同一年龄组(同一世代)、生活和创作又基本同时的词人划分为一个代群。以此为准,则两宋三百余年的词史,先后共出现过六代词人群体,宋词的发展也相应地经历了六个阶段。王兆鹏这一崭新的“代群分期论”,跳出了近世研究者因用一元的
张孝群(公一一三二—一一六九),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父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绍兴初,金人进犯和州,合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公元一一五四年)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疏为岳飞辨寃,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桧乃诬其父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一一六三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干道五年(公元一二《九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病死,年三十八岁。 就在张孝群出生以前不久的钦宗(赵桓)靖康二年(公元一二一七年),北方金朝的女真贵族发兵南侵,攻下了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