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学者对文学的认识、思考、研究和总结,是以多种形式书写、流传并发生影响的。有的是理论性的专著,有的是随笔式的评论,有的是作品前后的序列,有的是作品之中的评点,这些典籍数量之富。种类聚多,涉及各个时期的不同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以及不同的作家作品和文类文集。对这些典籍的收集、整理,在近百年来,一直都是学术界著力的重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我们组成了《中国文学研究典籍报刊》选择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比较重要的典籍,采用所能得到的善本,进行深入的整理,因各类典籍情况差异较大,整理的方式也因书而已,不求一律,或校嵌,或标点,或注释,或编辑,详见各书的前言与凡列。
此次整理校勘《二程全集》(全2册),是在清同治年间涂朗轩宗瀛刻本基础上整理而成,参考了前辈的标点和校勘成果,做了必要的订正和调整,又搜罗了一些资料作为附录,以存后人反观二程子之大意。
本书为《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之一,以六朝时期《搜神记》等十三种志怪小说为基础,选取文字优美、故事生动的小说,进行翻译和注释,以展示六朝志怪小说的面貌。
《铜官感旧图题咏册校订》原名《铜官感旧图题咏册》,系晚清官宦章价人之子章同、章华昆仲按所征集而来的诗文之书写体原件影印而成,于清末宣统二年(1910)刊行,至今已逾百年。1949年以来,我地各出版社从未再版过此书,仅台湾文海出版社于1969年出版过该书的影印本。此次整理出版该书,是以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为底本。 此次校注,为了保留该书原貌,拟将原书三百来页手稿用作插图,既使读者能够看到原作不同的书法风格,同时也便于新旧对照。
《醉茶志怪》四卷,成书于光绪十入年(1892年),是李庆辰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时人杨光仪为之作序,极力称誉。此书问世后曾刊行多次。 《醉茶志怪》共有346篇,其中很大一部分颇似纪的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志怪简明质朴而又富于理趣,轶闻错出其中,多寓劝戒之意。书中可视为小说的虽不足百篇,但其思想内容却相当复杂,故事类型与人物类型亦相当繁多。这些故事多托兴鬼狐,带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起伏跌宕,颇能引人入胜,其中《苏某》、《如意。、《柳儿》、《爱哥》、《狐师》、《阿菱》等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中的佳作。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源远流长,作品繁富,蔚为大观。本书所选收的作品,均系在古代笔记小说中有较大影响或独具风格者。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要求,并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对于爱
全书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一是首次披露了明代中篇传奇《巫山奇遇》、清代小说《说夏中兴传》、《谂痴符》等稀见作品及郑丽生清稿本《 补》、孙楷第《中国小说史》等珍贵史料;其二是利用新的文献资料,对凌濛初、杜纲、魏秀仁等小说家的生平交游、著述本事及马廉、周越然等人小说藏书的聚佚情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其三是搜集手的报刊资料,详细论述了晚清时期的小说征文及小说保护等活动。全书史料丰富,论题新颖,考述精详,乃作者十年致力于古代小说文献研究的成果结晶。
《语石》不同于前此的碑刻书,它不是简单地编个碑刻目录或抄成一部碑刻文字的汇编,而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这大量的碑刻作详尽的讲述。全书一共写了四百七十四则,分成十卷,卷按顺序讲各个朝代的碑刻,第二卷按地域讲各省以及五岳四渎和外国的碑刻,第三、四、五卷讲碑刻的种类和形制,并分述其的实物,第六卷讲碑刻三、四、五卷讲碑刻的种类和形制,并分述其的实物,第六卷讲碑刻文字的体例和有关刻石等事项,第七卷按时代讲碑刻的书写者,第八卷按身份分别讲各类写者以及书写的各种字体,第九卷讲碑刻文字的各种情部长和格式,第十卷讲拓本、装潢、收藏,最后还附有几则石刻以外的铭刻。 《算经十书》是中国汉魏以迄隋唐十部数学著作的总称。唐之后千余年来,其构成稍的的变化。随调算学馆,《九章算术》等算经是主要教材。唐初
奚彤云君的这部《中国古代骈文批评史稿》,系统介绍分析了中国骈文学的有关理论批评著作,从魏晋直至近现代的许多这方面的名家名著,均有所论述,可说是这一学科开创性的专史,值得称道。奚君多年前在复亘大学中文系做研究生时,着重研究六朝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她勤奋好学,细心钻研。在读硕士生时,已写有关市长朓作品等若干篇论文,颇见功力。接着在博士生阶段,即以全力研究骈文批评史。本书系统地介绍分析了中国骈文学的有关理论批评著作,从魏晋直至近现代的许多这方面的名家名著,均有所论述,并着重研究六朝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由于骈文批评史的范围相当广阔,本书对骈文批评史从广度和深度上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和梳理。
本书提炼了《红楼梦》中的室内外装饰、陈设与种植的部分,内容以进入室内空间的路线为轴,由外至内,由大及小地分为三部分,即入口处的楹联匾额、空间内部的桌椅几塌以及细节处的装饰与搭配。 全书按照装饰元素的分类依次展开描写,分析古玩珍器在空间中的位置,并将其中部分装饰元素配以画作进行示意,将始于书本的描写通过古画的方式引入现实。一方面作为古典文学的衍生读物,可以为广大读者带来新鲜的解读视角;另一方面可以在弘扬中式美学的基础上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参考和学习。
本书从园林角度解读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依据主要人物的住所院落来划分章节。围绕荣宁两府的院落格局和大观园的园林布局展开描写,涉及荣国府、宁国府、大观楼、潇湘馆、蘅芜苑等主要人物的居住活动场所。 大观园本是曹雪芹先生虚构出的人间仙境,作者通过对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和造园理念的大量举例,从多个角度分析它们的差异和共性,并通过配图古画,使读者对《红楼梦》中描述的院落和园林有一个更加具象的认知。一方面帮助读者领会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工艺美,体会古人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另一方面为红学爱好者提供另一个研读《红楼梦》的角度,即使是大众读者,也能获益匪浅。
《郁离子》作为刘基的学术代表作,共18章,195篇短文,多者千言,少者百字,各篇相对独立,自成系统。这部书主要是一部政论性质的“浙学”经典著作,刘基化名为“郁离子”,在此书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哲学、政治、法制、经济、教育、人才思想。《郁离子》还是一部寓言故事兼杂议性质的文学经典名著,其中又以寓言故事为主。《郁离子》中的寓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鲜明的批判性,并充满着忧患意识,书中揭露了元朝统治的腐败和黑暗,揭示元朝统治必然灭亡的原因,以为后世治国者所镜鉴。《郁离子》中的许多寓言还教人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批评、讽刺错误的思想言行,充满人生的道理与生活的哲理。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宝库中内容最丰富、成就最伟大的著作,其学时地位和影响自有公论。《白话文心雕龙》是郭晋稀先生在世出版的最后一部书,郭先生在《龙》学园地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无论是对《文心雕龙》篇次的订正,对该书通行本文句的校勘,对刘彦和世界观、文学观的研究,还是对《龙》学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郭先生都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贡献了富有创见的心得。注释精益求精,让读者长见识。译文行如流水,让人觉得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文心雕龙》本来是谈文章艺术的名著,由于名家注释,更加大发异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