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又称《老子》,共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以 道 开头,称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以 德 开头,称为《德经》。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有学者认为它与《论语》一起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正如鲁迅说: 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本书原文以《古逸丛书》本《老子道德经注》为底本,参考《老子河上公章句》、帛书《老子》等诸多版本,经由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历时一年多的核对、编校,力争为读者奉上这部原汁原味的国学经典。本书采用原文、译文双栏对照形式,便于 直读 ,读者可在一遍遍 不求甚解 地流畅阅读中轻松学习、自然领悟。注释和通解部分,不仅吸纳诸多近现代学者研究成果,更援引了与老子生活年代接近的孔子、庄子、韩非
《鬼谷子》相传为战国著名思想家、谋略家鬼谷子所著,现存内篇十二篇、外篇三篇。内篇侧重于权谋策略、言谈辩论技巧,外篇主要讲养精蓄锐之道。本书选取钱本系统的清嘉庆十年(1805)江都秦氏石研刻本为底本,分上中下三卷,同时参考其他版本,精编精校,择善而从。 《鬼谷子》因成书年代久远,无论是思想表达还是语言运用,对当代人来说皆颇为陌生,故本书每篇均有导读,且对原文字词做了详细注释,生僻字做了注音,并配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同时,为让读者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古为今用,本书不仅提炼重要论点作为章节标题,还特别增加 历史再现 版块,向读者展示鬼谷子的游说技巧、权谋策略是如何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得以巧妙运用的。
宋代是我国词创作的鼎盛期。现在可考的宋代词人有一千四百余家,共计作品两万余首。由上彊村民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三家,词283首。 本书以上彊村民的选本为底本,除了介绍作者外,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注释的其他部分,除了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审美兴味。
康熙皇帝对《智囊》倍加珍爱,赞叹其 国之利器,不可示人 ,将其列为禁书,因而在清时很少有普通人能读到。 《智囊》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代表作,辑录了从先秦到明代一千多则智慧故事,是一部帮助人们排忧解难和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此书在明末便风靡一时,多次翻印仍洛阳纸贵,收到了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文人名人的推重和喜爱。
《唐诗三百首》由蘅塘退士所编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对每一首诗进行全面、深入浅出的注解,力图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读懂每一首诗,并理解这些经典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六韬:《六韬》又称《太公兵法》,是一部流传近3000年的道家兵法。周初即姜子牙所著,全书以姜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论述如何治国、管军队和战斗,是兵家权谋类的鼻祖。《史记》记载,张良为黄石公提鞋后得到了这本书,学成以后谋略爆棚,助刘邦统一中国。 鬼谷子:集中了心理研究,说服技巧,人际谋略、军事外交、博弈谈判的精华,被称为智慧奇葩、旷世奇书。
《声律启蒙》是一本专门训练儿童吟诗作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全书按韵分编,每韵编有三首对子文,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从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渐进。内容包罗天文、地理、人物、景物、器物、典故、史实等。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意韵铿锵、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诵读,对启蒙儿童作对联、写作、积累文化常识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声律启蒙》对仗工整,极富声韵,用词精美,意味深长,并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像唱歌一样,十分适合孩子朗读背诵。
《曾国藩家训》是曾国藩写给两个儿子的书信汇编,也是其所有著作中影响大、传播广的作品,初刻于光绪五年(1879)。该书核心内容是对子女的学业教育和家风建设,涉及修身、治学、持家等诸多方面,语言醇厚,感情真挚。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的方法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生计的经验建议,事无巨细,谆谆教导,可谓凝聚了曾国藩一生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值得每一位想求得进步或教儿育女者认真研读。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书中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格言联璧》是清人金缨辑录的一部格言集成。金缨,字兰生,清朝道光、咸丰时人,他遍览群书,凡遇名言佳句便记录下来辑为《觉觉录》,后因《觉觉录》篇幅浩繁,刊刻费用巨大,又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选编为《格言联璧
女红艺术是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手工艺是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大变革和快速发展,女红艺术与其它农耕文明的产物一样,在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淡化,但是它作为商品、礼品的功能和艺术价值却在不断强化,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意识和文化价值。以潜移默化的深植于大多数人的生活形态和意识轨迹当中。
本书是为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而编辑出版的。全书共分十二章,分门别类地对楹联的各种形式进行了全面搜罗,包含春联、寿联、婚嫁联、新居联、挽联、行业联、格言警句联、农历节日联、祠庙戏台联、集古联等,内容丰富翔实,分类细致周全,选所作品均为历代经典对联,不论是百姓日常活动还是书家临写作品,均可从中检索到自己所需的内容,省却了甄选鉴别的麻烦;同时,穿线的装订方式也为读者的翻阅、抄写提供了方便。
先读《四书》,后读经、史,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四书直解》是明代两朝帝师、万历首辅(宰相)张居正同翰林院讲官专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而万历皇帝即位时只有十岁,讲稿用明代白话文写成。张居正用“四书”教育皇帝,要让万历皇帝做一个像唐太宗那样开明的君主。 《张居正直解论语大学中庸(上下帝师教科书)》是当时张居正和翰林院的讲官们对“四书”中的《论语》《大学》《中庸》进行讲解的讲稿,内容翔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融入了张居正等人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以及对重大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和锐意进取的改革思想,其微言大义,永为后世之借鉴。
《始丰稿校注》,缘于原台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叶哲民老师,是他在历史课上介绍了天台山文化,启迪了我对博大精深的天台山文化的认识,并产生浓厚兴趣。在那时起,我利用帮助校图书馆工作之机,开始广泛搜集有关于天台山的人物风土民情等方面的资料,为今后的研究做准备,并写过《唐代诗人与天台山》之类的短文,权作心得。再利用假期回家机会,设法借来清乾隆年间的徐氏宗谱(残谱),开始研究徐一夔。
《传习录》是王阳明讲学论道的专著,由他的门生弟子辑录。阳明先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极其特殊的成就。他的著作与学说集心学之大成,代表了朱子之后儒家哲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具有与西方流思想家同等的权威性,不仅在当时成为风靡国内大江南北的重要思潮,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乃至世界范围内仍有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