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道家经典,庄周和他的弟子所撰。唐天宝元年(七三五),玄宗皇帝诏封庄子为 南华真人 ,其书被尊为《南华真经》。《庄子》所表达的观点包罗万象,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内容广博而不散杂,始终围绕哲学思想来阐述庄子的观点,不仅是文学、美学、艺术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宋 沈括 撰。采用明翻宋乾道二年刻本为底本。《梦溪笔谈》分为二十六卷,共十七个门类: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涵盖内容十分丰富,被称为 百科全书式 的专著,为多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史料,尤以自然科学价值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东京梦华录》十卷,北宋孟元老撰。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当时经济*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在众多文人笔记、著述中,都有大量生动的记载。然而,*为完整且全面再现八百年前繁华富丽、车水马龙的北宋开封社会生活的专著,首推《东京梦华録》。 《东京梦华录》主要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包含都城坊市、街巷店肆、市井游观、节序风俗、典礼仪卫、时令节日等,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庶民百姓,均有记载,很受中外学者的重视。《东京梦华录》为后人了解北宋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博物志》是张华编纂的中国*部博物学著作,底本为黄丕烈士礼居刊本,共十卷,分类记载了山川地理、飞禽走兽、人物传记、神话古史、神仙方术等。为继《山海经》后,中国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填补了中国自古无博物类书籍的空白。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续博物志》体例与《博物志》大体相似,其内容的收录范围较《博物志》有所拓展。因 张华述地理,自以禹所未志,且天官所多遗 ,故卷首首论 天象 ,然后由天地推及山海,进而推及人物,另对动植物、医药等内容也有所涉猎。
《孙子集注》十三卷,采用据宋本翻刻的明嘉靖三十四年谈恺刻本为底本。《孙子集注》在体例上严格按照《孙子兵法》十三篇的顺序来做注解。为宋以前十一家注的汇辑本,汇辑了魏武帝曹操,南朝梁孟氏,唐李筌、杜佑、杜牧、陈皞、贾林,五代何氏即何延锡,北宋王皙、梅尧臣、张预等十一家对于《孙子》的注解。其中以曹操的注释*为精妙、详细。各家注文以曹注为基础,或补充、或引例、或辩难、或勘误、或证以史实、或另辟新说,表现了前后相继的关系。
《洛阳伽蓝记》五卷,北魏杨衒之撰。采用*古*善的明嘉靖间如隐堂刊本为底本。中国*部专门记载佛寺的志书。 伽蓝 是梵语音译,意为佛寺。北魏自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一时笃崇佛法,佛教大兴,刹庙甲于天下。及永熙之乱,城郭崩毁,诸寺尽废。东魏武定五年(547),抚军司马杨衒之因行役重览洛阳,感念庙塔丘墟,盛衰兴废之变,抚今思昔,恐后世无传,故追寻故迹, 摭拾旧闻,撰《洛阳伽蓝记》。全书五卷,参照洛阳城的方位分为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各为一卷,描绘了洛阳城及城郊寺观庙塔,载述历史事件,展现了地理沿革、政治变迁、风俗民情等内容。语言骈散结合,秾丽秀逸,优美生动,被誉称南北朝骈体文范本。
此书共四卷,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纳谏(字圣俞)*早将 小品 视作文学概念,评选苏东坡之散文小品。是书卷一收赋二首、序二首、记七首、传一首、启二首、策问五首;卷二收尺牍三十首、颂三首、偈五首、赞七首;卷三收铭十一首、评史九首、杂著八首、题跋七首;卷四收题跋四十七首、词一首、杂记三十首。以上诸体尤以题跋、杂记、尺牍居多。陈继儒《苏黄题跋小序》有言: 苏、黄之妙,*妙于题跋,其次尺牍,其次词。
《搜神记》,笔记体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撰。包含了许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表达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中,《干将莫邪》《相思树》《董永卖身》《李寄斩蛇》等故事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的故事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设想奇幻,艺术形象生动,情节曲折,是魏晋志怪小说中的*成就,堪称 中国小说鼻祖 。
《五杂组》,明谢肇淛撰。此书是作者的随笔札记。俗本讹作《五杂俎》。此书原题即作《五杂组》,取各种色彩织成的丝带之意。后世盖因唐人段成式有《酉阳杂俎》,遂讹为《五杂俎》。全书十六卷,分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其中,天部记述天文气候,地部记述山川活动,人部记述形体心性,物部记述花卉草木、文玩乐器,事部记述社会市貌,人间世俗。该书是作者的读书心得及对事理的分析,也记载了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主要涉及明代晚期的经济文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山川草木等衆多方面,内容广泛,观点鲜明,具有重要的文学及史料学等价值。
《离骚草木疏》四卷,采用《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将《离骚》中五十五种草木分编为四卷,每介绍一种植物,先引《离骚》原文,次引王逸《楚辞章句》、洪兴祖《楚辞补注》等各家之言,再辅以 仁杰按 对所述植物进行考释辨析,援引《山海经》,《神农本草》陶隐居注、陈藏器注,《尔雅》郭璞注,《抱朴子》、《蜀本图经》、《嘉祐图经》及唐宋名人笔记等,资料详实,言之有据。对植物的分类、形态、特性的描述细致详尽,体现出专业性和严谨性。
《唐诗绝句类选》四卷,明凌云编。此次影印出版所据底本为明末凌氏三色套印本。卷前诸序及天头评语均写体上板,读之赏心悦目。全书专选唐人七绝约四百余首,分类一仿敖英,也分十五类,按类编排。无总目,有分卷目 录 。每卷题材如是:卷一有吊古、送别、寄赠、怀思四类,卷二有游览、纪行、征戍、写怀、悲感、隐逸、宫词七类,卷三除列宫词下一栏外,又有闺情、时序、杂咏、道释四类。卷四如前所述,为补足原删之作,故不列题材。
《增广贤文》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朝万历年间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自清朝后期以来,这部书就风靡全国,影响极大。《增广贤文》里的语句十分精辟,言语浅白,含义深刻,通俗易懂
开元、天宝之际,社会危机已露端倪,吴兢感受到衰颓的趋势,出于长治久安的考虑,他写了《贞观政要》这部政论性史书。它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
《格言联璧》是清人金缨辑录的一部格言集成。金缨,字兰生,清朝道光、咸丰时人,他遍览群书,凡遇名言佳句便记录下来辑为《觉觉录》,后因《觉觉录》篇幅浩繁,刊刻费用巨大,又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选编为《格言联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