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山诗解》,收录李商隐律诗117首,疏解诗意,矜慎平稳,通达条贯,不事繁琐,先揭示全篇主旨,而后随文逐联解说,少有凿空乱道之弊,着重于“虚处活处发明作者之意”,明晰诗人用意和篇法句法所在,“若《锦瑟》《促漏》之为悼伤,《茂陵》之讽武宗,《楚辞》之悲涯餗,《碧城》三诗之刺明皇贵妃,读者向多疑义,然辞旨皆可寻绎,特为揭出,自信非穿凿傅会之比”。
《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一起合称《四书》,是儒家传道受业的基本教材。宋代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将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孟子》乃至《四书》,在今日看来,除去研讨中国古代思想史等方面的参考价值外,对现代人的修身养性、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其可取之处。此次影印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珍藏原铁琴铜剑楼旧藏宋淳祐十二年当涂郡斋刻本。本次重印,对开本和版心进行了优化,并锁线装订。
《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外一种:文微)》是繁体竖排影印本,影印了朱心佛先生两部著作:《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文微》。其中,《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以世界书局1949年版为底本,《文微》以民国三十三年双流黄氏济世堂刻本为底本。这两本著作主要是朱心佛对其老师国学大师林纾的学术思想和讲课笔记的整理。书稿有较高出版价值,尤其是《文微》,因其体量较小,所以较少能为世人所见。
《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一起合称《四书》,是儒家传道受业的基本教材。宋代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将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孟子》乃至《四书》,在今日看来,除去研讨中国古代思想史等方面的参考价值外,对现代人的修身养性、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其可取之处。此次影印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珍藏原铁琴铜剑楼旧藏宋淳祐十二年当涂郡斋刻本。本次重印,对开本和版心进行了优化,并锁线装订。
《王文正公笔录》,北宋王曾撰,本书所记皆太祖、太宗、真宗时廊庙旧闻,下及仁宗初者仅一二条。 王曾是真宗朝咸平五年连中“三元”的状元,为宋代名臣,谙习宋朝掌故,《王文正公笔录》所言多确凿有据,李焘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往往全采其文,是一种重要的宋代史料笔记。
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浙江官书局刊本影印,共十二卷。许景澄曾担任清政府驻五国公使,期间出使西欧各国,收集大量国外船只的文献,本书内容包括了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日本等十九个国家的舰船情况,各卷详细记录舰船名称、尺寸大小、航速马力以及火力配置等基础资料,并附有大量船身的旁视图、平视图、横剖图等,共计约230余幅,*终整理成书,是当时研究世界舰船制造史和航海史的重要资料。
陈三立著,据一九三一年商务印书馆刊本影印。一卷。陈三立工于诗歌,造辞精妙,多为与友人唱和之作。为诗初学韩愈,后师山谷,好用僻字拗句,流于艰涩,“避俗避熟,力求生涩”以生硬晦涩的遣词造句表达诗意,诗歌流露出对现实无望的悲观情绪。
《马叙伦全集:石屋余渖 书屋续渖》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掌故,颇具史料价值。两书收入民国丛书,后又有上海书店单行本。此次排印,根据上海书店单行本整理,并参校民国丛书本。
《百衲本北齐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李百药撰,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北齐书》共有五十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到南宋时,《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余各卷,都是后人根据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北齐书》成书时原名《齐书》,为区别于南朝梁萧子显所撰的《齐书》,始改称为《北齐书》,而称后者为《南齐书》。
陈三立著,据一九三一年商务印书馆刊本影印。一卷。陈三立工于诗歌,造辞精妙,多为与友人唱和之作。为诗初学韩愈,后师山谷,好用僻字拗句,流于艰涩,“避俗避熟,力求生涩”以生硬晦涩的遣词造句表达诗意,诗歌流露出对现实无望的悲观情绪。
贞观三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与岑文本、崔仁师负责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周书》共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史论多出于岑文本之手。贞观十年与《北齐书》、《梁书》、《陈书》、《隋书》同时进呈皇家。《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对于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详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本书据光绪辛卯年夏五上海鸿文書局刊本影印,王韬著。《绘图后聊斋志异》为经典笔记小说,共十二卷。作者通过追忆三十年所见所闻、可惊可谔之事,汇集成册,公众于世。整部小说涉及赞美男女恋情、批判清末现实、匡正伦理道德和传播西方风俗四个方面,通过凡人灵异化的描写手段,体现了迥然不同的社会时代环境,并且以含蓄的表达方式来反映当时中国的落后和腐败,寄以求得变法图强。
《王文正公笔录》,北宋王曾撰,本书所记皆太祖、太宗、真宗时廊庙旧闻,下及仁宗初者仅一二条。王曾是真宗朝咸平五年连中“三元”的状元,为宋代名臣,谙习宋朝掌故,《王文正公笔录》所言多确凿有据,李焘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往往全采其文,是一种重要的宋代史料笔记。
《王文正公笔录》,北宋王曾撰,本书所记皆太祖、太宗、真宗时廊庙旧闻,下及仁宗初者仅一二条。 王曾是真宗朝咸平五年连中“三元”的状元,为宋代名臣,谙习宋朝掌故,《王文正公笔录》所言多确凿有据,李焘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往往全采其文,是一种重要的宋代史料笔记。
许嘉璐主编的《石屋余渖石屋续渖(精)》为《马叙伦全集》的一册,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掌故,颇具史料价值。两书收入民国丛书,后又有上海书店单行本。此次排印,根据上海书店单行本整理,并参校民国丛书本。
本书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刊本影印,共计十四卷,本书记录了从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间,清代官员许景澄出使俄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时发给总理衙门的咨文和信函,共计168首,包括了众多附录,具体有合同、节略、公约、条款、价单等文件,是中国近代一部不可多得的外交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