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 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由敦煌研究院主编,资深讲解员执笔,以敦煌的 画 为载体,以北凉至元代15个历史时期为章节,以100节妙趣横生的敦煌石窟艺术课为主题,系统讲述敦煌莫高窟一千六百余年的建筑、雕塑、壁画。 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文字,娓娓讲述敦煌壁画中定格的精彩瞬间,分享富有启示又给人以希望的壁画故事,向读者展现古人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和宏大沧桑的历史变迁;超百幅美轮美奂的图片,带领读者深度巡游莫高窟经典石窟,感受敦煌文化艺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详述禅宗祖师的言论和重要经论的宗旨,并删去了繁杂的文字,呈现全部佛法的精要。全书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第.一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 标宗章 ,内容为 立正宗明为归趣 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 问答章 ,内容以 申问答用去疑情 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 引证章 ,内容为 引真诠成其圆信 。所谓 正宗 ,即 举一心为宗 ,此一心宗, 照万法如镜 。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 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
本书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国学经典普及类图书。本书介绍了60部中华典籍,例如《诗经》《楚辞》《论语》《史记》《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等。本书以青少年的视角来介绍典籍,通过和历史名人对话的形式,让这些典籍和历史人物被鲜活生动地呈现在青少年的眼前。本书语言整体有趣幽默,内容有:60部典籍的成书故事、每部典籍原文的有趣解读以及关于典籍的各种趣味小知识,让青少年读者可以轻松了解和学习国学知识、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等等。可以说,本书是青少年认知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以及了解历史人物的优秀读本。
《中国文化史》一书叙述了自上古至近世民国成立后中国文化的演变历程,全书共三编。编为上古文化史,主要叙述自远古至两汉,是为中华民族本其创造之力,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第二编为中古文化史,主要叙述自东汉至明代,是为鳊文化输入中国与中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第三编为近世文化史,主要叙述自明代至民国,是为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衰,而远西之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以次输入,相激相荡而卒相合之时期。
《中华民族婚礼》(大陆篇)是一部详尽描绘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在绵延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独具民族风情和特点的婚姻和爱情文化的鸿篇之作,内容丰富。每个章节由民族概况、传统婚姻形式、传统婚礼流程、婚俗特色及文化价值四个部分组成。中华民族婚俗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本书稿是一部北京民俗集锦,主要包括十大类分别岁时节令、婚丧嫁娶、交通民俗、居住民俗、商业民俗、民间娱乐、戏曲民俗、服装装饰、民间禁忌、饮食民俗。编者团队在民俗普查的基础上,综合所有古今民俗资料对北京地区的民俗进行了系统编写,书稿内容以近、现代民俗为主,也包括古代传统民俗;以良俗为主,对过时的落后民俗亦不回避。全面详细地记录了北京地区各类民俗的源流、活动形态、仪式、表演、传承情况及其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等等。
妖怪文化是东方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奇特文化,妖怪体现了民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身处被传统文化熏陶过的土地,我们对某些具备民族及地域特征的妖怪并不陌生,甚至会抱有深刻的感情:比如雷峰塔下的白蛇,涂山的九尾狐……毋庸置疑,在它们的身上都深深烙印着这片土地上某些不言而喻的东西,甚至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妖怪的形态千奇百怪,其性却如人类一般,有善有恶,有些甚至是神奇的,且令人敬畏的。它们时而狰狞恐怖,时而滑稽可爱……它们其实是千变万化的人性缩影。 《中国妖怪大全》是中国妖怪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全书收录了305个妖怪(含136个妖魔鬼怪,125种奇禽异兽,27位神仙异人,17种仙草奇虫),217个神话故事,417幅经典绘画。从神仙异人到奇禽异兽,再到妖魔鬼怪,汇集中国各地传说、民俗和神话,配以奇幻又富有创意的插画
W.J.T.米切尔编著的《风景与权力》的出版曾改变了风景研究的方向,因为它把风景看成是文化力量的工具,是创建国家和社会认同感的核心工具。文集收录了米切尔、萨义德、陶希格等多位学者的文章,包含艺术、人类学、心理学、文学、历史与现实等许多层面,代表了跨地域、跨学科学术交流的精华成果。这些文章重点考察风景流通的方式:风景如何成为交换媒介、视觉占有的地点、身份形成的焦点。各篇文章视角独到又相互关联,并彼此深化,反映出人类风景体验的复杂内涵。
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我们丑陋。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这又是一部传统的反思作品。作者柏杨直率指出中国人存在的种种恶习,种种负面性格和狭隘心理,以图让中国人正视,让中国人有勇气面对。尽管作者对中国人有许多严厉的批评及指责,但基本上还是认为中国还有救。希望中国人脱胎换骨,跟其他文明国家一样,成为一个有尊严,而又尊重人尊严的民族。
《鲁班经》是一部有关古代建筑家具设计的著作,大致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与那些官修著作不同,《鲁班经》出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其内容也十分繁杂,既有与建筑家具设计相关的方法和程序,也有择日择址的堪舆 。其中很多是对前人智慧的总结和继承,也有一些内容是当时匠人的创造。可以说,《鲁班经》是一部闪烁着古代工匠智慧光芒的著作。 《鲁班经图说》在原《鲁班经》的基础上进行了点校注释,以方便读者理解原作,又甄选三百余幅相关图片并配文作补充说明,从而使读者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了解 加形象、真实,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全新视野,同时也是追溯东方美学、东方设计源头的重要凭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