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念的范式转换》一书聚焦数字技术时代的文化观念转型,指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应提高公共制度知识的供给能力,对外文化交流应以促进国民间的 可分享价值 为指归。全书主要分三个部分,分别为*编 新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政策;第二编 当代外国文化政策管窥;第三编 地方调研:让文化的逻辑彰显。书中收录作者多年来发表的文章、撰写的报告以及会议上的发言稿等作品,其中对欧美文化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对《文化多样性公约》的国际政治分析具有新意。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与中国的文化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作者章建刚在国内文化体制改革实践过程中也接触到很多生动的个案。《大众文化时代的创意表达》一书是作者在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对文化学科的理路构成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书中收录的文章是作者对文化或艺术原创进行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一些是理论性的,另一些则是观察性的。收录的各篇文章聚焦于美术、音乐、舞蹈、非遗产品,以及建筑景观等文化艺术门类的鲜活创新。
《京剧之变迁》是系戏曲理论家齐如山的作品,是《京剧之变迁》与《清代皮簧名脚简述》《谈四脚》等三种作品的合集。 《京剧之变迁》系作者通过自身在梨园中的经历,总结其所知的戏班状况、京剧中角色的变化、梨园里的规矩等信息,集于一本书中。 《清代皮簧名脚简述》以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武旦、净、丑、票友的顺序,分门别类介绍清代皮黄腔的戏曲名角。 《谈四脚》为作者漫谈谭叫天(谭鑫培)、陈德林、杨小楼和余叔岩。
《视觉文化》是一本关于视觉文化分析的介绍性书籍,它将有助于加强我们的视觉文化修养。它并不着力于对特定视觉文本内涵的解释,而是试图教会我们独立解析视觉文本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这是一本理论性的书籍,但是,它把理论建立在例证分析的基础上。《视觉文化》部分介绍各种解读图像的方法,让读者学会从图像的外观、形式、历史、意识形态、符号学、解释学等角度解读诠释图像;第二部分则直接向读者诠释美术、摄影、电影、电视以及其他新媒体图像。
一、本书既可供大专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传播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专业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之用,也可为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和企业、文化产业研究者和爱好者学习参考。本书以结合中外文化产业实际。探讨文化产业本质特征和规律为重点,而批判性、反思性的内容将另由新兴的“文化研究”、“媒介批评”等理论来承担。 二、本书内容既包括本科生授课内容。也包括研究生授课内容,教师在使用时应在各章节要求上有所侧 重,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思考与案例”中的作业。 三、本书作为教材,建议授课学时为54学时。 四、为了帮助学生和读者加深对文化产业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本书收录了一些文化产业的个案研究材 料,放在相应章后的“练习、思考与案例”中。建议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指导学生阅读,作
《经学通志》是钱基博的代表作,此书的特点:其一:体例上有独到之处,不是按照朝代写经学史,而是按经书写。其二,在构架上有独到之处,不是写十三经,而是只选择了几部真正的儒家经典。钱基博认为十三经中,有的是子书,如《孟子》;有的是 经之贰 ,如《论语》《孝经》;有的是解经之书,如《尔雅》,所以在《经学通志》中不写这些书。其三,在风格上有独到之处。其书的语言简洁,提供的信息量大。钱基博在经学的版本、目录、源流方面是下过大功夫的,渊博得令人叹为观止。钱基博的《经学通志》独树一帜,承前启后。
中国的众多古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有旖旎风光,有独特遗存。苏州古城墙、乌镇蚕事、周庄桥话、常州城外古淹城、模范城市南通、宁远卫城……本书收录了学者阮仪三教授多年从事古城保护与研究所撰写的文稿,其中包括部分早年的研究笔记。全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关联密切的图片成为文字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丰富,充分尊重读图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时尚。 本书收录了学者阮仪三教授多年从事古城保护与研究所撰写的文稿,其中包括部分早年的研究笔记,翻天覆地几十年后,不少内容愈显其价值。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外一种》分《民族与古代中国史》和《性命古训辨证》两部分均为傅斯年的著作。《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关于中国上古先秦史的研究性文集,一共收入了五篇代表作,包括《夷夏东西说》《姜原》《周东封与殷遗民》《周东封与殷遗民》《论所谓五等爵》,系统探讨了中华文化的发端、早期发展和传承等史学界对中国上古史的认识有了系统的脉络可循。《性命古训辨证》是傅斯年的一部重要的历史学著作。此书从语言学角度入手,从甲骨文钟鼎彝器直到先秦典籍中有关 性 命 二字悉数统计,以音韵、训诂、考据方法,通过字形寻求字义。在探求古字演进的过程中,作者又进一步探求其演进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以 性 命 两字的解释来梳理孔、孟、荀、墨诸子思想,终得出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学之集大成的结论。
本书是具有类工具书性质的字辨手册,收录了作者多年来悉心搜集整理的常见别字。这数百对别字,数量庞大,几乎将汉语言实际运用中普遍碰到的别字现象一网打尽。辨别时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字音出错的,重点介绍读音;因字形出错的,重点辨析字形。除了纠错外,作者还对这些别字进行了透彻的讲解辨析。在具体写法上,大致分为三个板块:一是病例。一题一例,它们来之于现实语文生活,又有差错的典型性。二是诊断。就错论错,一语中的。明确指出错在哪里,错误性质,以及如何修改。三是辨析。在要害处说道理,要让人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冼星海诞辰 110 周年之际出版的《聆听星海——培育“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番禺探索》,旨在回顾这位人民音乐家的风采与创作历程,带领读者重温奋发向上的星海精神。全书采用访谈形式,采访对象共 21 位,涵盖了冼星海的亲人及学生、专家学者、文化官员等多个领域的人士。借助细致深入的对话,为大众呈现一个更为全面、生动的冼星海,了解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能够通过人们的深情讲述,切实感受到星海精神对后继者的影响;进而又 探讨了星海文化与番禺文化、岭南文化之间的关系,对番禺传承星海文化,打造星海品牌,并建设“岭南文化名区”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新时期 新问题 新思维:张晓明文化政策论集(2012 2020)》收录的是作者近十年以来所写的各种论文、报告、短评,以及报刊采访等内容。文集名为 新时期、新问题、新思维 ,是想突出近十年来由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文化发展所出现的新形势,以及作者对这一时期问题的认识和尽可能给出的建议。 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编 拥抱变化,谋划未来;第二编 新问题与新思维;第三编 数字文化散论。通过本书,可以清晰了解近十年来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向及未来的展望。
《中亚2027:变化中的战略图景 未来十年的情境预测》一书脱胎于由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组织中亚国家学者完成的同名研究报告,由祖春明编,林立轩译。该研究报告首次采用了知识集成的研究方法,是所有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集体参与的成果。它选取了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地区未来十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情景模拟,可为我国预判中亚发展战略选择、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工作等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