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题为“旅行者们”,它主要是有关事实和背景的讨论:19世纪中叶日本有关西方(尤其是有关西方语言)的知识,国内的政治形势,使节团的形成,遣美使节的旅程,在美国所面对的实际问题,等等。第二章题为“见解”,它展现的是那些旅行者们有关美国人所表达出的见解。第三章“思想”,是全书四章中*有猜测性的一章,在这一章里,作者试图推测,当这些旅行者们奋力抓住他们的经历的意义的时候,他们的头脑里想的是什么。在最后一章“命运”中,作者又再次返回到事实上,把使节团中的知名人士回国以后的生活陈述出来。 本书是美籍日本理论家三好将夫的一部重要著作。在美国和日本两地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在19世纪的外交使团在美国的历史遭遇。作者根据使节团成员的记载,也根据美国方面有关此事
古埃及文明留下了大量艺术作品,庙宇里的那些千载一貌的法老雕像、陵墓墙壁上那些精微细致的浮雕和色彩鲜明的绘画,是为着那永恒的冥世创作的,但实际上却反映了埃及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们认识埃及人的思想、生活和信仰的一面镜子。 伴随古埃及兴起而来的是文字的出现,有了文字才可以记下历史,埃及文明才得以发展。那一个个神妙的图画文字符号,是保存和传播埃及丰富文化的关键。本书对埃及文字的释读、结构、演变以及书写工具进行了叙述,以揭示埃及文字的奥秘。 经过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埃及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所创作的那些自传、教谕文、神话、散文与诗歌,是本书介绍的主要内容。
中国缺什么?其实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清楚,但从一个日本人口中说出来,总会觉得有些不自在。近藤大介先生的这本书写得很有分寸:他来北京工作数年,但从不扎堆在“日本老乡”之中,而是愿意天天乘地铁、搭公交,与周边的中国人搭讪、交往,时时刻刻感受“中国特色”,还娶了一位中国太太。所以,这位“中国女婿”对中国的批评,实在留着客气。 我在中国居住多年。如果说日本是我心中‘最温柔的部分’,那么中国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有一个中国妻子,更多时候,我享受着她对我的‘中国式管理’,至今,我们仍然彼此爱慕如初恋,我们知道彼此拥有什么;我们也时常如两面镜子,通过对方照出自身所缺。”
《木槿花开的韩国》将带你走近木槿花开的韩国。在了解到韩国的历史、文化、风俗和自然风光等内容之后,你会惊奇地感叹:“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我不了解的地方,原来在这些简简单单的国名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多我不了解的知识,原来世界之大真的是无奇不有。”《木槿花开的韩国》拥有详实的资料,专业却不枯燥的极具可读性的文字,加上精致的版式和图片,构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科普大餐,让你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享受“悦读”的快乐,这种感觉要比旅游更加过瘾。
《广府文化年鉴(2014)》分为六大部分。部分“基本情况”,设总述、大事记;第二部分“文化门类”,设粤语、粤剧、音乐、曲艺、传统学术、文学、绘画、书法、文博、工艺、饮食、建筑园林、体育、民俗节诞、医药等15个分目;第三部分“文化研究”,设综述、研究机构、学术活动、研究成果4个分目;第四部分“文化产业”,设综述、传媒产业、演艺娱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会展业、文化广告产业、文化艺术品市场、动漫游戏产业、网络文化服务产业、广州十区二市的文化产业等9个分目;第五部分“人物”,设综述、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表彰杰出人物两个分目;第六部分“文献”。《广府文化年鉴(2014)》卷首设彩图。
在《卢浮魅影》一片中,女主人公被木乃伊之魂附体,在墙上画下一连串的,而一到夜晚,被附体的主人公便疯了似的在卢浮宫中寻找的答案。那些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木乃伊始终对她纠缠不休,它的魂灵究竟要去哪里? 在埃及金字塔里,在埃及《生死书》里,在埃及神殿里,处处都留下这些,它与古埃及人的转世、神灵的祭祀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埃及的祭司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着这些?它们究竟预示着命运怎样的祸福? 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才能读晓的秘密,正是在《古埃及的咒语》中,埃及学专家揭开了古埃及与生死相关的之谜,并向读者展示了绚烂的古埃及神话。 自位元神凯佩拉自我诞生以来,埃及的神魔越来越庞大,但是神魔、神人、神之间争斗也越来越惨烈。叛乱、灾难,一次次降临在尼罗河畔。神族里也是动荡不安,光明神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深刻考察了庆阳先周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其观点主要集中在:庆阳先周时期积淀形成的以早期农耕文明、礼乐制度、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先周文化,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囊括了哲学、经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涉及范围之广在文化研究史上极为少见,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农耕文化、儒家文化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书的目的在于试图对从泰勒士到维特根斯坦的西方哲学史作一总览,并且附上一些本书得以展开的相关历史背景的提示。为了帮助这种说明,书中收集了一部分人物、地点、文献的图片,这些图片大都以几保的方式,把通常文字表述的哲学观点在图表中传递出来。 对哲学的描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其一就是完全依靠叙述,展示某人说过什么,某人又如何受其影响。其二就是在叙述中加上议论,以便揭示哲学讨论如何得以展开。本书采纳的就是第二种方式。或许还应该补充一点,这样做不应当使读者误解:仅仅因为某位思想家的观点不够完善,就对他不屑一顾了。
典故,也叫掌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出处的词语。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深远的历史性,在几千年东方文明的浸润与熏陶下,典故已发展成一种特定的语言结构,如耳熟能详的愚公移山、高山流水、替罪羊、比翼鸟连理枝、小巫见大巫、化腐朽为神奇、横挑鼻子竖挑眼、君子之交淡如水、胜败乃兵家常事、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这些典故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以较少的词语表达较丰富的內容,能以具体生动的形式表达抽象的道理,能借古喻今增强语境,亦能使人们的言语与诗文更加简洁深刻、鲜活生动。 若要了解典故。必先了解其来源与深刻寓义。为了让读者深入认知东方典故,透彻了解东方文明,本书从上古时期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谚语、寓言短句中选取常见典故约1500条,编撰成一本《你应该了解的1500个东方典故大全
父母的职业决定子女的职业,父母的收入决定子女的收入,父母的jie层决定子女的jie层,寒门再难出贵子?私立学校gui族化,公立学校精英化;职业教育缺失,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年轻人没有存款,养老金杯水车薪;人人平等的机会被剥夺——教育、就业等各个方面的不平等与jie层差距都在扩大。 日本经济学会会长,用翔实的数据揭示了一直不受重视的年轻人失业、女性贫困、老年人无依无靠等格差社会的严状况,并提出解决之道。作者不拘于经济学家的立场,以人文主义的关怀,试图为弱势群体发声。
这是一次探险之旅,一艘二百多年前的瑞典木帆船哥德堡号被原汁原昧地还原出来,此时,她的桅杆上已扯满了风帆,即将去搏击21世纪的风浪。狂风、巨浪、寂寞孤独甚至海盗都可能盯上她那木制的流线型的身躯,这艘 1000吨的帆船能一路平安吗? 这是一次新奇之旅,来自瑞典、西班牙、巴西、南非、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一批年轻人将轮流登上哥德堡号担任见习船员,他们拥有的现代知识和经验能帮助他们适应和驾驭这艘18世纪的帆船吗? 这是一次友谊之旅,她将满载着从她的原型母船中打捞上来的中国瓷器和丝绸,在经停五大洲上的五个国家后,驶向她二百多年前的目的地——中国。 这是一次浪漫之旅,她将随着洋上的季候风,追逐已经南移过赤道的直射阳光,绕非洲好望角,一路航向东南,直至2006年7月,哥德堡号与悬挂在她风帆上的太阳
为什么中、日、韩之间政治纷争不断? 韩国和朝鲜为何经常剑拔弩张? 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延续五千年? 日本为何屡屡提出东亚共同体的构想? “二战”后朝鲜半岛被分割竟是因为国民性格? 日本文明是不是“掺水”的中国文明? 为什么日本的帝国梦想无法实现? 为什么中国的老公爱藏私房钱? 为什么韩国人如此激烈地“反日”? 为什么中国人乒乓球打得好,日本人棒球打得好,韩国人足球踢得好? 中、日、韩未来将走向何方? ……
此书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进而分析其原因。
在日本生活与旅行,无论是欣赏和服、品味茶道,还是追逐艺伎、漫步古街,甚至看到离开旅馆后依然远远挥送的人们和用双手把零钱放到我们手心的店家老太,无不感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美丽与温暖。我们也曾经有过,只是我们丢失的太多。从《日本人的活法》中捡回我们曾经丢失的东西,抱着一种探求真实的心态去冷静地观察这个曾经侵略过我们,却又保留了我们诸多文化传统的国家,寻找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