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旨在通过勾勒汤显祖的岭南行踪,探讨岭南风物人情在汤显祖的心中的印象,及此对汤显祖戏剧创作的影响,尤其是对《牡丹亭》人物性格的创造性塑造的意义。 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徐闻是岭南沿海之属。因一纸贬谪,汤显祖与徐闻联系在了一起,这位才情畅达的诗人,由临川启程,越梅岭,直下 烟瘴之地 ,感受到的确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新气象。亲历的岭南殊异于中原文化中的凝固印象,其开放与包容、繁华及浪漫给了汤显祖贬谪路上无尽的安慰和兴致,他的诗活了,他的心活了,他整个人的思想也开阔了,固有的岭南之惧消散,随之而来的是念念不忘的长相忆,是《牡丹亭》中柳梦梅的岭南出身,是杜丽娘为爱生死的至情至性! 该书的架构恢弘而饱满,以岭南行的时间轴,展开全书的叙述思路,以汤显祖的见闻情谊描画他心境和诗情的产生与百转
这本书写了一个作家想象中的西藏。 小说的背景是神秘而遥远的西藏,叙述的语言呈现着灵动的诗意,很多人物都活在自己的艺术般的想象之中。这些作品中的每一部皆能构成一幅西有的带着视觉冲击力的风景画面,逼迫着活在世俗里的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视角。 小说中的那些人物,住在原始的地方,过着极为简单的生活,有着和大自然一样纯净的心,他们既是真实存在于西藏的人,又像是模糊的梦幻中的人。 小说写了一些自由自在的人,他们不是没有羁绊,但是他们想离开家就走了,想去远方就去了,想爱谁就爱了,尘世中的问题不是问题,想做什么才是问题。 人是可以这样生活的吗? 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者们聚焦乡土江南,精心绘制独具特色的市镇文化长卷。应该说,对于江南市镇,人们并不陌生,据一位市镇史研究学者的不完全统计,1980-1999年间,学者发表的市镇史论文近700篇,区域市镇史研究论文为500余篇,其中江南占了近一半。但略加检点可以发现,以文化为主题,或者从文化的视角契入市镇社群生活之作并不多;特别是,那里充满着的浓厚的学究气息,令一般读者望而却步。参与本丛书撰写的主编和作者还够不上学究的资格,因此作者们着意将深奥的学理融化在浅显的文理之中,以生动的文法演绎迷离的生活法则,用真观的图片激活僵硬的文字,总之,尽可能地还原文化存在的本来状态。 江南名镇太多,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周庄、同里、东山、甪直、盛泽、南浔、西塘、乌镇这8个市镇。
本书为长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北京人家族四代人的生活故事,故事分为三篇:从晚清到民国,从日伪到内战,从内战到解放时期。反映了北京人在国家动荡的历史时期的生活经历,同时又展现了北京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记录了不同时期北京人生活、民俗、文化的点点滴滴。是了解北京文化历史、了解北京人世代生活的平实、丰富的小说读本。
苏维埃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源于十月革命的炮声,延伸于内战的硝烟,迸发于集体化和工业化的高潮,高昂于决战法西斯的号角,终结于“解冻”和“改革”的进程。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70多年来,苏维埃文化是在矛盾的状态中发展的,它始终没有脱离开——为了强国的目的,宣扬爱国主义,接关出现高潮,随高潮而来的是不安和动荡,于是加强控制、封闭社会,自诩“世界”,再更大规模地、更强力地宣扬爱国主义,于是高潮又再次出现。正像苏联在这个怪圈中迂回前进一样,苏维埃文化也沿着这个怪圈运转,于是兴中有亡,亡中求兴,兴亡交替,周而复始,直至苏联的解体。本书作者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独特视角,以生动的文笔全景式地扫描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信仰、礼仪、操守,引导人们去追思探寻尘封的历史和复
应当承认,老重庆没有帝都遗韵,没有十里洋场,没有津门旧事,也没有秦淮旧影。但老重庆有自己的故事,而且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在这本《老重庆――巴山夜雨》中,昔日那混沌零散的老重庆的轮廓,如今渐渐清晰了。
《非常西湖》作者杨奕以其丰富的相关历史知识,情真意切的个人体验,运用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文学语言,给读者描绘了具有十足文化魅力的西湖。作者力图跨越文化断层,淡化政治阈限,着重从人文角度发掘、展现、认识事物。在历史与文化的交融,前人与今人的心灵对话中,用人性的光辉照亮探寻、解悟的个人心路历程,领略文化的隽永与尊严。
本书是新周刊《台湾,的风景是人》专题合集。这里有你必须知道的101个台湾人、你必须体验的101件台湾事、爱恨台湾的101个理由、最有人情味的10个台湾创意,两岸的10大桥梁,以及台湾名人谈台湾,大陆名人谈台湾几大部分。亲密接触和体验台湾的美景、美食、美汤、美容以及美好的传统文化。将想象的彼岸与真实的彼岸全面呈现。独特全新的视角。全书以台湾视角和大陆视角两条线交错,想象彼岸走进真实对岸的互看,互看,互知,互相体认,民间社会涌动人情的暖流。让我们跳出对台湾的想象,101个台湾人对台湾爱恨的标本,让台湾更为立体丰满。
北京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南、西、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北京的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而且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胡同文化是一种保留,更是~种变化,是一种独特的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分散地隐藏在单元楼和四合院里,成为我们一个个搜寻的目标。
本书内容有:八臂哪吒城;高亮赶水;北新桥;黑龙潭;“三青走到卢沟桥”;样楼;卖蝈蝈笼子;西合群羊;锔白塔;挪种;“乏塔”;八里长桥不免桅;天安门的石狮子;断虹桥的石猴;天坛益母草;什刹海;铸钟娘娘;“玻璃指头李二”;“铁影壁”等。
本书以幽默谐趣的语言,世故而不失真诚地记录了台湾60年政治巨变、大时代背景下,作者30年亲历亲闻,压抑中有创造,嬉笑中有真诚,愤慨中有审思,讲述了普通老百姓生活中好玩有趣、让大陆同胞好奇不已的方方面面,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台湾市井生活长卷,读后不禁让人惊呼:真实的台湾,比正史有趣,比野史可靠!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西藏”。谣言和偏见掩盖不了西藏的真实。无论人还是“神”,谁也改变不了西藏的事实。西藏,现代化与古老传统共存。西藏,神话与现实共存。书中所思,是作者抱着一片真诚之心对西藏的认识。书中所述,是作者走遍西藏的所见所闻。观点是个人的,但所见却是真实的。 本书以简论、报道、纪实、散记等具有客观性质的文学体裁来展现一个真实的西藏。其中的稿件原汁原味地采用了受采访者的叙述和观点,有些提法、说法还是比较尖锐的,但却真实反映了当时拉萨各层次人等的真实思想。
你知道吗? 最后停泊在土耳其的峰阿拉拉特山顶上; 特洛伊城坐落在土耳其爱琴海边的恰那卡莱; 圣母玛利亚终老于伊兹密尔附近的小山坡上; 亚历山大大帝挥剑斩断哥迪翁结的故事发生在土耳其; 点石成金的故事传为美谈,迈达斯国王的墓就在安卡拉附近; 《伊利亚特》的作者荷马出生在土耳其的伊兹密尔; 《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也出生在土耳其; 宙斯心爱的女人化作牛跑过山谷形成美丽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品牌图书“俗上海系列”以其生动入微的笔触形象记录上海这座新旧交融城市的成长别史、文化风情而著称,继《上海老味道》、《上海市井》等后,又推出了《上海生意经》、《上海门槛》、《上海品牌生活》、《上海本色》一辑四本,多侧面多角度展示大上海的各种风情。本书为《上海门槛》。 从公用厨房里的电灯泡、半两粮票到婚礼地毯上的经济账,从菜场买排骨到“螺蛳壳里做道场”……上海人的门槛,体现出上海人充分利用人生的艺术,也影响和折射着上海人的性格。 一说起上海人的“门槛”,是乓乓响的;而且这名气早已是走出了上海,并且成为上海人的一个符号。 “经济是充分利用人生的艺术。”上海人的门槛,就是上海人对这门人生艺术较为充分的利用。从公用厨房里的电灯泡、半两粮票到婚礼地毯上的经济账,从菜场
什刹海、大栅栏、王府井、八王坟等地的繁华热闹成就了她的宜居宜玩;颐和园的传说、雍和宫的趣闻、十三陵的神秘、八大处的善缘成就了她的多姿多彩……北京。有太灿烂的文明、太辉煌的历史、太复杂的往事、太丰富的内涵,等着人们去发现、欣赏、回味。 置身于北京这座历史古都,很多人都想知道在她的身上曾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传说.留存着什么样的趣闻传奇:北京城真的是“漂”来的吗?北京城为何也被称为“八臂哪吒城”?真有“推出午门斩首”这回事儿吗?北京的中轴线为何是偏的呢?什刹海、回龙观、王府井这些老北京地名是怎么来的?北京共有多少个王府?东交民巷为什么曾被称为“国中之国”?“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个说法是真的吗?敢穿皇帝衣服的女人到底是谁?雍正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些有趣问题的答案,都可以
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扬州是一个文化个性十分鲜明的城市。如果说在中国文化版图上有诸多闪光点的话,那么,扬州正是这样的闪光点之一。扬州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扬州地处南北走向的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长江之交汇点上,自古即有楚尾吴头、江淮名邑之称。扬州作为交通枢纽与商贸重镇,擅舟揖之便,得人文之胜;这里风光明媚,物产富饶,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这表现在独树一帜的园林胜迹。琳琅满目的工艺珍品、脸炙人口的美味佳肴、争奇斗艳的服饰民居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上,表现在千姿百态的扬州戏曲、博大精深的扬州学派、蜚声中外的扬州画派等门类齐全的人文形态上,更表现在其文化创造的活跃、文化氛围的浓厚与文化心理的成熟上,等等。 扬州作为一个文化重镇,辐
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城市历史的真实记录者,也是老北京居住文化的载体。走进胡同,跨人四合院,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老北京的生活。因此,有人称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北京人建造了这幽静、温馨的胡同四合院,胡同四合院也塑造了北京人。现今北京胡同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往,探幽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