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介绍三清山,包括自然遗产价值、地质地貌、主要景区景点、文化特色、缤纷民俗等,旨在通过此书让大家对三清山有一个提纲契领的总体印象。
农业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活动的创造和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对于传承农耕文化、保护农村生态、发展生态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建设美丽乡村等具重要的意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力求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统一,系统阐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起源与演变、生态与文化特征,分析其历史与现实价值和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可持续保护与管理对策,以进一步提升遗产地人民的文化自觉性与自豪感,提高全社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册为《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由白艳莹、闵庆文主编。
“茶马古道文化丛书”是关于茶、古道、马帮和人生活状态纪实的故事指南,它只有一个单纯的企图——用描述来引诱人们,让大家看和欣赏我们的这条“茶马古道”。 丛书全面介绍了“茶马古道”区域的香格里拉、怒江大峡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产茶地的西双版纳、思茅以及中国大西南的其它地方,但是我们仍扣紧了“茶马古道”四字。对于茶马古道而言,旅人、商人、探险家、僧人……却是匆匆过客。而在人类历史过程中最漫长的这条艰险之道上,推动古道繁荣的茶马贸易已经消失,但仍能想像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和热气腾腾的生活,那人类不畏艰难的“茶马古道”精神,将会给中国的大西南带来灿烂的前景。昔日的辉煌已沉入西方的地平线,而来日的壮美将升起在东方的天际。 冈仓天心于《说茶》中借他人之口说茶道的真髓“茶道就是这样
这个集子收录的21篇文章都是写日本或者与日本有关的内容。名之曰《茫然草》,一是模仿日本镰仓末期至南北朝初期歌人、随笔家兼好法师的名著《徒然草》,二是忠实于曾经有过的个人生活感受。 这些文章中最早的一篇写于1998年,最晚的一篇写于2008年,基本上体现了十年间我对日本社会、日本文化的观察与思索。写作过程中,比起对文章体裁的拘泥,我更注重知识、思想与趣味三者的统一,力图将自己的观察与思索作为“风景”展示出来。与一切想象性的身份相比, “看风景的人”更真实。风景与看风景的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主动性。我在自觉地将日本变为风景。这是将日本相对化并且将自我相对化的有效方式。这里的不少文章采用具有时空距离的回忆性叙述视角,即与此有关。 ——董炳月
《东居闲话》一书,是李长声旅日二十年的记录。多年来,作者将日本文化风俗一一“过眼”,拿东瀛酒肉大陕“朵颐”,“远足”岛内遍览扶桑风景,今日是成此书。书中从历史社会到文学艺术,无所不包;文坛掌故、饮食男女、风俗世相,无所不有。本书轻松幽默,随性冲淡,见多识广,读来让人如沐春风,大增智趣。书中附插日本浮世绘经典作品21帧,图文并茂,日本文化的意趣跃然纸上。
“茶马古道文化丛书”是关于茶、古道、马帮和人生活状态纪实的故事指南,它只有一个单纯的企图——用描述来引诱人们,让大家看和欣赏我们的这条“茶马古道”。 丛书全面介绍了“茶马古道”区域的香格里拉、怒江大峡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产茶地的西双版纳、思茅以及中国大西南的其它地方,但是我们仍扣紧了“茶马古道”四字。对于茶马古道而言,旅人、商人、探险家、僧人……却是匆匆过客。而在人类历史过程中最漫长的这条艰险之道上,推动古道繁荣的茶马贸易已经消失,但仍能想像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和热气腾腾的生活,那人类不畏艰难的“茶马古道”精神,将会给中国的大西南带来灿烂的前景。昔日的辉煌已沉入西方的地平线,而来日的壮美将升起在东方的天际。 冈仓天心于《说茶》中借他人之口说茶道的真髓“茶道就是这样
江海文化是南通市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上下五千年,南北交融,东西结合,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江海文化传统,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对江海文化遗产陆续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编纂,2010年12月首批江海文化丛书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已出版的丛书包括《青墩考古》《南通成陆》《唐家闸》《寺街》《张謇》《范伯子》和《沈寿》等7本。作为读者了解南通市情及其江海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历史过程和对外宣传南通的重要文化读物,此次出版的《江海文化丛书》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南通不同历史时期、独具地方特质的重要遗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张謇(早期现代化的先驱)》由张廷栖、孟村编著,融知识性、史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图文并茂,多视角、多层次地展现了南通江海文化的深厚积淀和丰
本书对苏州市的文化特性作了较全面、深入的介绍。作者久居苏州,对苏州研究数十年,现已成为研究苏州最为的文化人,对苏州的风物风俗都有很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其著作在市场有较大号召力,文字亦流畅。此次新做,应请作者做些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