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俗流畅的笔法讲述日本的历史,本书是其第三部。 关原会战后不久的庆长八年(1603),德川家康被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起了幕府。这当然是在做了无数打点工作之后的结果,但对于家康而言,自己的目的却远不止此,他真正要做的,是消灭丰臣家,将整个日本都掌握在德川家的手里。 另一方面,已经感觉到了重重危机的丰臣家,也在以淀夫人为首的核心集团的带领下进行了各种抵抗,无论是消极的或是积极的,大家都希望能够将已故太阁丰臣秀吉的丰功伟业好好地守护到底。 于是,一场东西决战又将拉开帷幕。 而胜利女神这次又将站在谁的那一边? 是东边还是西边? 是巨人还是阪神?
本书是李劼人“大河三部曲”第二部。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其中既有以郝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也有以伍家为代表的下层小市民家庭,中间穿插尤铁民、田老兄等革命积极分子,反映了革命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洪流中普通人的生活和选择。小说还细致全面地展现了近代四川的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对了解和研究当时的四川省情有重要作用。上自清末的维新改良运动,下至20世纪初的民间宗教运动,《暴风雨前》从相当深入的层面解释了近现代中国面临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历史变动,描绘了四川保路运动产生的根源。
《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秦朝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秦国王位。二十二岁亲理朝政,三十九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他自称始皇帝,希望他的王朝传之无穷。然而这个帝国仅仅历时十五年就轰然倒塌。 历史的巨大反差,使得秦始皇和他的帝国成为世人关注的千古之谜。造就秦始皇千秋功业的深层历史原因是什么?这个庞大的帝国又是如何缔造的?秦始皇身上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们跟随王立群教授穿越历史迷雾,探索这段辉煌的历史。
《国学经典:幼学琼林》是书冠之幼学,显而易见,它是一部童蒙读物。虽说是童蒙读物,然而书中广辑天文地理、典章制度、伦理道德、风俗人情、衣食住行、技艺制作、神话传说等各方面的古代知识与典故,又俨然一部小百科全书。故四部分类,多属之类书。全书按内容分类编排,计四卷三十三类,文法取诸骈体,合辙押韵,易于诵读。
他是人类历史上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 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他是人类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君主之一——享年八十九岁。他既仁慈又残忍,既和蔼又刻薄,既节俭又奢靡,既谦虚又自大。他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一生取得辉煌的统治成绩,将康乾盛世推向。他是一个失败的皇帝,晚年施政出现严重失误,亲手毁了自己缔造的盛世,并为大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他就是清高宗乾隆皇帝——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男人,一个集政治家、学者、诗人、旅行家和猎人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另类皇帝。学者张宏杰还原历史、走近乾隆,探究他的成功与失败。
《礼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意思就是要建立国家、治理百姓,必须将教育放在首位。要教化人心、培养淳朴的民风,也必须从教育入手。正是由于重视教育,我们民族才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能够薪火相传,继往开来。面对当前德育教育,我们有必要汲取祖先的教育智慧,重视国学启蒙教育。 为此,《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古典名著 全注全译)》收录《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四篇国学启蒙读物,希望《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古典名著 全注全译)》能让我们的孩子正心明德、立志治学、知书达理、进取创新。
武则天的聪明才智和政治谋略可以说古今少有。女权主义者因她打破了男人对政治和性的垄断,将她视作女中豪杰;男性大多认为她过于强悍,缺乏女人味;反对她的人更是极力攻击她任用酷吏,滥杀无辜…… 武则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本书就将为你讲述一个生动真实的武则天的故事。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 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中国历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曾纪泽,字劼刚,晚清名臣曾国藩之子。曾出任驻英、法公使。后又兼充驻俄公使,与沙俄谈判修改《里瓦几亚条约》,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南境特克斯河地区部分中国领土。 本书原名《曾惠敏公遗集》,共十七卷,其中奏疏六卷,文集五卷,诗集四卷,日记二卷。现经点校,改名《曾纪泽集》出版。本书对了解和研究中国近代史及曾氏家族,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广泛,涉及晚清时期的皇帝、太后,朝廷大臣、地方督抚,社会文化精英及革命党人等四个层面的人物,可谓晚清人物四张不同的面孔。作者通过长年研究、思考,对这些人物的思想与事功等,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弥补了一些专文论述未能详尽提及的不足与缺憾。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百景图,亦不失为了解中国近代政治与社会的一个良好可信的窗口。
我们读《史记》其实是读我们自己,是在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寻根。然而,并非读《史记》就能完整地了解那段历史,因为司马迁是在汉武帝的高压之下写作,有些东西不能直抒其怀,不得已以曲笔表现正见,以隐喻替代正说。作为司马迁的后人,我们可以“前修未密,后出转精”(章太炎《国故论衡》),揭示庐山真面目。 本书是对《史记》的解读以及对那段历史的思考,借用司马迁提供的史料(只取“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表达对那段历史的理解。正是那一段历史,基本奠定了中国人的国民性与行为方式。 尧提出了什么合符现代政治的施政准则?秦始皇之后中国还是封建制吗?诸侯为何不能和平共处?项羽失败的启示是什么?刘邦成功的原因何在?汉武帝为什么选择了儒术?周公的统治智慧有何独到?子产的执政理念有何杰出?文
强势太后,霸气帝王,戏精宰相,悍勇大将,落魄藩王,个性文人,独立女性…… 他们在纷杂的乱世中如何立身? 他们在压抑的年代里怎样求解脱? 他们为了信念经历了怎样的煎熬? 他们在诱人的权力面前会做何选择? 小心考据,爆笑讲史!精选64位ZUI能挑起人好奇心的历史人物,抛开时间线的束缚,细说每一段故事,在书中发现潜藏在历史深处的人性规律,挖掘中国人5000年来的生存智慧!
作为皇亲国戚的外戚和天子家奴的宦官,常为通过正途入仕的朝臣们所鄙夷。为有所建树、立足朝堂,他们往往独辟蹊径,另寻发展契机。 宫廷发明家蔡伦、*名航海家郑和、射雕英雄斛律光等宦官外戚,或能工善巧,或机警善谋,或忠肝义胆。他们凭借着过人的天资和近水楼台的便利,用自己的另类才干在特定的时代与环境中创造着各自的别样人生。 张志君*的这本《这些戚宦很另类》为我们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