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二人都是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几十年的专业工作者。对“”史的研究工作,也近20年了。由于“”这段历史的特殊复杂性和曲折性,至今对一些问题还不能说都分析清楚了。但是,我们认为,对“”10年的历史,
《民国的气质》选取秋瑾、吕碧城、张幼仪、宋清如、张可等7位女性,以娓娓道来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她们的故事,展现出一幅生动、细腻、感人的民国女性画卷,时代的烽烟、命运的流转、爱情的叹惋无不暗含其中。她们或美丽聪慧,温婉贤淑,或才智超卓,有胆有识,生活的年代跨越清末、民国以及1949年之后,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和各自的人生磨难中,她们以自己的生命和品格唱出一支爱与美的长歌。
《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枭雄难为袁世凯 著史当如唐德刚 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寥寥数年,此乃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 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唐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
本书旨在通过研究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来探索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虽然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洋货和机器制品大量涌人的时期,洋货必然会对传统的手工业部门造成的冲击,但是某些手工业部门,例如土布业,却在这个时期洋布和本国机布的双重夹击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华北和江南,形成了几个大而繁荣的织布区,在这些地区,农民几乎家家织布,织布收入超过了农业收入而成为农民增加收人的主要来源。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洋货和机器制品大量涌入的时期,洋货必然会对传统的手工业部门造成的冲击,但土布业却在洋布和机布的双重夹击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本书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认为,包买制是决定一个地区土布业是否达到繁荣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本书全面揭示了中国在当年受到封锁、包围和背叛的险恶环境中,是如何制造出代号为“596”的第一颗原子弹的。从蒋介石派人到美国学习原子弹制造最终碰壁,到毛泽东摸着铀矿石发出原子弹制造的动员令:从中苏专家在核武器研制中展开的合作与斗争,到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尖锐对立;从寻找和治炼铀-235开始,到突破核武器制造技术;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员,到声名显赫的科学大师;从当初毫不起眼的一块小石头,到试验场冲天而起的蘑菇云——这一倾全国之力、分布于20多个省市自治区、涉及30多个部门和900多家工厂,被舆论称为二战之后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都可在作品中看到其伴随历史烟云一路走来的清晰痕迹。 作品翔实而客观,丰富而冷静,多角度,大视场,凭借大量采访调查而来的细节,详加甄别,仔细考评,全面而真实地再现了那一段艰苦
任何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活动,都离不开各类人等的参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性象征意义的代表人物,了解他们,也就把握了那个特定时代的脉搏。 而那些历史人物之所以被人们广泛关注,一是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如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如邓小平,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人物。二是由于人物的复杂性,如毛泽东,从功业上来说,他既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又犯有严重错误,这样一个功过俱存的人物,自然众说纷纭;如邓小平,他的政治生涯中三次被“打倒”,而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却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如胡耀邦,他有改革急先锋的功绩
当事人的亲见亲历。比如,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与蒋经国过从甚密的原民革中央副主席、曾经是蒋经国重要助手的贾亦斌;炮击金门的一线指挥开国上将叶飞和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石一宸将军;首次出访联合国的原国防部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将军;进行两岸秘密接触的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的“和平将军”张治中;与毛泽东有特殊关系的章士钊为统一客死香港;接待沟通两岸高层的大记者曹聚仁的原安全部办公厅主任的徐淡庐等。这些人都是重大事件的主角。本书依据翔实的史料和当事人的口述历史,真实可信地再现了这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秘大陆对台决策内幕。既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