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于2005年1O月应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邀请作学术访问的研讨纪录。研讨主要涉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领袖和叶剑英、胡耀邦、华国锋、王震、胡乔木、邓力群、周扬、李德生、耿飚等当代中国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及“文化大革命”、“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粉碎“四人帮”、批评“两个凡是”、三中全会“主题报告”、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反对精神污染、作出《历史决议》等重大历史事件。 本书史料丰富,议论纵横,观点独到,语言生动,中美学者的共识和歧见坦陈读者面前,有助于加深对当代中国史的认识和理解。
1946年5月,在“庆祝国民政府还都大会”上,蒋介石说:“本人自出生以来,除家乡以外,没有其他地方比重庆算得是我第二故乡”。 从1938年12月8日由桂林飞抵,到1946年4月30日还都南京,蒋介石在“陪都”重庆度过了生命中最艰难也是最辉煌的时光——他经历了汪精卫叛逃,组织了国民党抗战,建立了“三青团”,一度成为国际瞩目的风云人物;还曾梦想过合并共产党,最后却不得不跟共产党坐在了一个谈判桌上。 蒋介石在陪都的这段时光,国民政府究竟是如何运转的?这座曾经的西南小城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大事件?作者透过多年从事地方志工作掌握的第一手史志和档案材料,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包括当年美国《生活》周刊记者留下的鲜活影像,深刻剖析了蒋介石抗战期间的心路历程,披露了蒋介石个人生活的不少细节,清晰再现了错综复杂、波诡
1911年的晚秋发生的辛亥革命,为什么成功于一次偶然事件? 辛亥革命前,为什么产生众多革命志士自杀式的暗杀? 一生戎马倥偬、反藏独的民族英雄赵尔丰,是在何种情况下,变成了成都“赵屠户”? 所谓的袁世凯、黎元洪“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知与不知,在让后人莫明其妙咬牙切齿之余,我们扪心自问:这种结果,是历史的荒唐,是大势所趋,还是孙中山等党人的无奈?
本辑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第112辑)》中,香港威海卫警察谷迅昭回忆了他从威海到香港做警察的历史往事,呈现了清末民初的杭州运河和苏州城,以照片为中心考证了山东博山聚乐村饭庄的历史,等等。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 本册为《老照片(靠前15辑)》,由冯克力主编,内容包括:我与曹诚英的故事;山·水·穷——故乡雁荡杂忆之一;农事六题;民国十九年蒙古会议留影;近代德国摄影师与大清官员等。
《西藏生死线》(依照《艽野尘梦》译写),是一代传奇人物“湘西王”陈渠珍亲笔撰写的一部回忆录。“艽野”指青藏高原。作者以地名作为每一章的标题,记录了他从成都到达藏区,又从藏区返回内地的传奇经历。其中详细描述了沿途所经过的昌都、江达、工布、波密、鲁朗、青海无人区、通天河、柴达木、丹噶尔厅、兰州、西安等十几个地区的“绝版”山水风光、人文习俗,尤以惊心动魄的藏地历险和传奇感人的生死爱情动人心魄。整个回忆录也客观描述了英、俄等国觊觎下复杂的西藏局势、清朝封疆大吏之间和军队内部的勾心斗角以及辛亥革命对西藏和川军的重大影响。因此,它不仅是一部传记小说,还是一份珍贵的清末民初军政备忘录,也是关于一百年前西藏风俗民情和青藏高原的不可多得的人文地理考查报告。就小说而言,作者对荒原求生的描写,至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分歧,表现为“冒进”与“保守”之争,或者说“打破平衡”与“保持平衡”之争。 在历史中形成的对毛泽东的衷心爱戴和敬仰,开始变成了个人崇拜。有的人不以发挥,对个人迷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释放战犯,出现了两种意见。 林彪将罗瑞卿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在暗中整陈毅。 林彪整贺龙,岂止是“龙”“虎”之争。 共和国往事渐行渐行,历史的过程和人物或许正在被许多人淡忘,本书引导我们置身历史的真实,品味精彩的细节。
《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非常道》以类似《世说新语》的体裁,以1840一1999年间中国的历史片断为内涵,记录了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晚清权臣,以孙中山、黄兴、袁世凯为代表的辛亥豪雄,以毛泽东、蒋介石为代表的国共领袖,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精英,以钱锺书、陈寅恪为代表的学术大师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的趣闻轶事和精彩话语。 百余年言论史的变迁,是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绝佳注脚。余世存先生五年磨一剑,梳理数百部图书典籍,精心遴选出这一非常时期的非常话语,深刻披露了近现代中国大变局下的种种探索及其成败、反复和困惑。 《非常道》甫一出版,即迅速占据各地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并获选新京报“2005年度好书”等多项荣誉,在广大读者特别是大学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恢复和捍卫历史正义之作。
本书采用人物小传的形式,讲述揭幕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其中包括人们记住的孙中山、陈其美、黄兴、宋教仁等,这些掀起这冲天浪潮的仁人志士们。还包括秋瑾、陆皓东、邹容、陈天华等那些未及辛亥的先驱们。还有张之洞这一清王朝中的关键性人物,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理念具体实施到楚荆大地,为革命者选择在武昌打响辛亥枪提供了契机。同时,本书还选择纳入了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两位改良运动中的保皇派领袖,他们所尊崇的维新与改良在当时不失为一股新思潮,并不失为为辛亥革命的铺路者之一。 这些精心挑选的人有怎样的传奇,他们是怎样揭幕辛亥革命的呢?
1911年的晚秋发生的辛亥革命,为什么成功于一次偶然事件? 辛亥革命前,为什么产生众多革命志士自杀式的暗杀? 一生戎马倥偬、反的民族英雄赵尔丰,是在何种情况下,变成了成都“赵屠户”? 所谓的袁世凯、黎元洪“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知与不知,在让后人莫明其妙咬牙切齿之余,我们扪心自问:这种结果,是历史的荒唐,是大势所趋,还是孙中山等党人的无奈?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 “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乱世之局,尽多有志豪杰! 1911辛亥年,在各方势力的大博弈中盛装登场! 武昌首义险些失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辛亥革命第一枪,究竟是谁打响的? 冯国璋催师进逼武昌,黎元洪有何妙计抵挡? 袁世凯退居乡野,却为何还能掌控着全国时局?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是因五千万美元之诺? 蒋介石从日本归来,刺杀了民主革命家陶成章? 南北谈判,定都之址牵扯着怎样的利益纷争? 黄兴怒气冲冲,准备用兵参议院,到底为了什么? 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 将用最生猛、最有趣、最火爆的的方式,逐一向你道来 !
本书讲述了一个真实人物刘旋天(1931年9月在南京向蒋介石请愿抗日的学生领袖,抗战中先后在陆军、空军任校将级军官)及其家庭几十年的烽火生涯,文中描述直接与刘旋天经历有关的人物就有:蒋介石、陈立夫、周至柔、沈昌焕、何键、程潜、刘建绪、何应钦、胡蝶等近三十人,而且将他与数位显赫的民国人物的个人交往写得十分生动。本书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篇,重点结合刘旋天的亲身经历,对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大火、湘西逃难、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桂黔撤退、湘西会战、反攻缅甸、空军建设、日本投降、芷江受降、南京受降等抗战中的重大军事战役和历史事件以及国民党从大陆的败退,前后38年都有十分精彩的阐述与分析:对民国历史中的八位总统、五大北洋军阀、两任主席和一个最大的汉奸,都有交代
同首共和国往事:开国轶事,建设波折,“文革”风雨.两岸风云.改革航程,外交秘闻,无不令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 这期间,红墙内的共和围决策者们深为人们瞩目。他们放眼寰宇,权衡利弊,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决策,从而改变历史的航向。 本书作为《红墙见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领袖的风姿,战将的风采,一一呈现。 三峡,领袖的焦虑与梦想 毛泽东给“安亭事件”定了性 “文革”写作组: 个集体写作的特殊年代 “打倒陶铸’的口号,让毛泽东第一次对中央文革发了脾气 铁路混乱使周恩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邓小平强调:不要把“批邓”作为考察干部的标准
《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 “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乱世之局,尽多有志豪杰! 1911辛亥年,在各方势力的大博弈中盛装登场! 武昌首义险些失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辛亥革命第一枪,究竟是谁打响的? 冯国璋催师进逼武昌,黎元洪有何妙计抵挡? 袁世凯退居乡野,却为何还能掌控着全国时局?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是因五千万美元之诺? 蒋介石从日本归来,刺杀了民主革命家陶成章? 南北谈判,定都之址牵扯着怎样的利益纷争? 黄兴怒气冲冲,准备用兵参议院,到底为了什么? 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 将用最生猛、最有趣、最火爆的的方式,逐一向你道来 !
《非常道2:20世纪中国视野中的世界话语》是著名学者余世存的著作。作者历时五年读了上千本传记,抄卡片几千张,整理出20世纪重要的历史人物的一些 边角料 ,用这些 边角料 或者说是历史碎片的方式记载历史,内容全是来自公开出版物。很好看,很八卦,很丰富。
回首百年,张学良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之一。本性最适合做一个声色犬马的公子哥儿,可现实偏要压他一肩的戎马战事和国恨家仇,更遇上“九一八事变”,不抵抗的罪名令他几成民族公敌;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他自己却从此被幽禁半个世纪,也因此赢得了世人的敬重。他无限感慨地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国内虽然已经出版过很多有关张氏生平的书,但少见真正有分量有价值的。本书由史学名家唐德刚先生担纲完成,以张氏自述为主体,以唐德刚论张学良的数万文字为辅,正好地弥补了以往各种图书的错谬与不足。更兼唐的论说精辟而有洞明世事人情的味道。一边是研究对象的“自白”,一边是研究者的“审视”,两相对照着看,历史变得更为真切、真实而生动。 张氏的口述,随兴而谈
一种全新的历史叙述风格,一部不一样的四大家族历史。历史的真相随着最新档案的大量解密而得以重新审视:在民国历史上,四大家旅所拥有的权势和财富到底达到了什么地步?蒋介石败逃台湾前。真的动用了军舰来秘密运载黄金吗?为何宋子文死后,宋氏三姐妹却无一人前去送葬? 财神 孔祥熙敛财都有哪些疯狂手段,他又真正亡于何人之手?作为国民党大佬,陈立夫和陈果夫为何晚年却甚是 清贫 ? 孔、宋之争 。 陈与孔、宋之斗 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四大家族的后人们又如何评说这段历史? 让尘封的档案为历史说话,让历史不再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