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西南联大通识课:典藏纪念版》,通过精美装帧赋予书全新意义,内文经再次编校,更为翔实可靠,是一套更值得收藏的传统文化图书。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慈善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回顾中国慈善事业演进的历史,对于认识今天社会慈善状况的文化源流和社会条件,对于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慈善事业,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本书共分《绪论篇》、《渊源篇》、《古代篇》、《近代篇》、《当代篇》等5篇、11章40万字。著者求通、述要、出新,纵横结合,首先在宏观上勾勒了慈善、慈善事业与慈善史研究的基本问题与基本研究方法。其次又从微观、渊源上考察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观念和社会变迁的关系。第三缕述了先秦以来的慈善、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衰落与再次崛起。是目前仅见的关于中国慈善思想和慈善事业的研究专著。
《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一个家庭两个世界》主要内容包括童年、求学清华、波士顿、从杭州到北平、服务母校、从卢沟桥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印度和喜马拉雅山、新疆和天山、从开罗会议到抗战胜利、战后服务、再返波士顿、费城教学等。
《左宗棠:家书抵万金(精装上下册)》收录了从咸丰二年到光绪九年的32年间,左宗棠和家人通信的160封家书及深度解读,其间左宗棠经历了鏖战太平军,进剿捻军,平定陕甘,兴办洋务,克复新疆,督师福建等重大历史事件,信中涉及光绪帝、慈禧太后、恭亲王、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胡林翼、林则徐、郭嵩焘、刘坤一、刘松山、刘典等重要历史人物,书中深入展述了左宗棠为人、为学、为官、治国、治军、治家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堪称晚清历史的生动写照。
哈贝马斯认为,迄今为止,任何一种社会理论,无论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社会学的其他理论都不能全面解释社会进化或者提出社会进化的构思,它们只能说明某一社会现象领域。因此,哈贝马斯提出,历史唯物主义要想成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普遍的社会进化理论和达到它原来所确立的目标,就必须重建。《社科文献精品译库: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修订版)》是哈贝马斯学术历程中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作之一。这时。哈贝马斯开始转向批判理论的深化和系统化,形成了一套以交往理论为框架的社会进化理论,并且提出了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设想。《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修订版)》向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了解、认识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
斯飞小组对“国保”题材有超过十年的关注与探访,深度梳理七批“国保”名单,共4296处,编纂近万条史迹名录,多角度呈现中国现存很瑰丽的古代建筑、彩塑、壁画、石窟、遗址、墓葬等,按实地游历经验编纂成详细的参访指南。《识古寻踪:中国文化史迹手账》共四册,以省、市、县为区划单位,标注“国保”批次、时代、地址,是历史文化遗迹的活点地图,随行随用,读写方便。共四分册。第二册:河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国保名录。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的。雷池月先生的书,既是历史,又不全是历史。说是历史,是言必有据,不像当今众多对史事的戏说;说不全是历史,是作者没有被枯燥而繁乱的史料所囿,而从时代的需要出发,在知识与权力、保守与改革的大框架内进行重构。历史是一种延绵,但在《帝国的仕途:大宋文官的政治与人生》里,大可以古今通读。
本蔼所收的几则田野笔记当然没有涵盖我参加过的大多数田野二作,却几首是我全鄢的留有较完整记录的几次野外经历——坦白说,许多考察其实兵是打着学术旗号的户外活动而已。一直有师友提醒我每次考察结束就立即整理笔记,惭愧的是我极少能克服臼己的懒惰,有的已经写了一部分,经事延宕又搁下了。当然我明白,虽然我丢过一些地方,但学识的局限决定了我那些考察报告即使写出来也不会有真正的伊值。只不过,有些经历是自己所珍视的,如果有准确的文字记录,或许对自己他日重温旧事有一点认路石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