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挖出历史正能量。 《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历史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挖历史》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挖历史》(第2期)除了有《挖历史》期马勇、岳南、张耀杰、杜君立、傅国涌、蒋丰、王跃文、周海滨等知名历史学者外,还增添了解玺章、冯玮、金满楼、金纲、袁灿兴、袁南生以及丹尼尔·;华蕾、罗伯特·;谢伟思等国内外知名历史学者加盟。 这些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值得一提的是,《挖历史:第二辑》较之《挖历史:辑》可读性和趣味性上升了一个台阶,所研究的历史广度也得到了拓展。
《通鉴胡注表微》是陈先生“学识的记里碑”,某种程度上是其史学的综合性总结之作。全书辑胡注精语七百数十条,引证书籍二百五十余种。体式首引《通鉴》原文,退一格排胡注(第七篇取材于《通鉴释义辩误》,故皆是《辩误》之文),再退一格为“发微”。(此为陈先生创例,原为刘乃和《三国演义中征》而设,参刘氏《重读 札记》,见《励耘承学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而首十篇史法,后十篇史事的格局,则得自早年对赵翼《二十二史扎记》的体会:陈先生曾将《札记》分诉为“史法”、“史事”两大类研读(参陈乐素撰《陈垣》,见《中国史学家评传》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至于各篇宗旨,陈先生于篇前小序皆有明文抉发,幸勿忽焉。
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而后者也正是当今学术界,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相信这一设计,会比单比原著,或笼统抽绎当时学风特点,来得更切近可靠。原著是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导读为鞭辟入里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也许是本丛书有别于坊间同类丛书不
《历史研究》是部巨著,由于汤氏思想的内在魅力和宽容大度的学术品格,使我们在精读原著时,有了和他进行理性对话的愿望和信心。这《文明:充满生死搏斗的神秘剧》实属我们读书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果说,还有点学术价值的话,那也应当感谢我们的导师南京大学李华钰、孙伯鍨老师的指导。当然,书中定会有不少浅陋和错误之处,我们恳望专家和同行们的批评指正。对书中引用并采纳的一些专著所提供的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在此向著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明:充满生死搏斗的神秘剧》一、二、三、四、五章由张雄撰写;第六、七、八章由陈鸣达撰写。张雄对该书做了最后统稿工作。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记录了在胡志明市(旧称西贡市)淘老照片的有趣经历,叙述了姐妹俩徒步串联至延安的往事等。本册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第117辑)》。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讲述了关于世纪前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三位同窗好友的故事,收录了1937年美国水兵镜头中的烟台的照片,记录了胡适与大使馆的女主人的一段交往。
炳松是我国近代历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何炳松的学术贡献主要在历史学方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的史学家。他致力于将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引入中国,并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予以阐发,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抹杀的作用,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葛剑雄主编的《何炳松讲历史》呈现了何炳松的学术论著及其学术研究过程,从微观与宏观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其学术成就与思想,对其在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中应具有的学术地位作出了客观评价。
本书共十二章。章为引论。第二章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史学的认识。第三章剖析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观念,驳斥西方学者的错误认识。第四、五、六、七章对西方学者对中国史学的误解做了进一步的反击;第八章旁征博引的阐述了中国史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第九章公正的支出中国史学的缺陷和应该向西方学习之处;第十章陈述了西方史学面临的危机以及应用比较史学的可能性;第十一章总结了建立世界新史学的方法;第十二章为结语。
《史学要论》是由李大钊编写,全书共分8个部分,主要对史学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史观、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研究历史的任务等。《中国史学通论》是一部关于史馆的论议。由朱希祖所著,是朱希祖文集系列丛书之一。
《中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本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也是本由纪检监察干部倾注心血、联系反腐败斗争的实际而写就的读史感悟。 作者习骅在“反腐线”工作多年,全书收录了他创作于2012年—2014年,并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多家媒体上的24篇“说古道今”的文章,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嗟叹与沉思的人物故事,来讲述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不变正道。作者巧妙地从古今历史,特别是明清治国、吏治等历史典故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 《中国历史的教训》有趣、有料,叙事流畅生动,见解独到深刻,传递廉政新思维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