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关于唐代宦官高力士生平的历史类研究著作。本书唐代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大量史料,从关于高力士的这两篇墓志以及其他相关资料,逐步揭开了唐玄宗、唐肃宗、高力士的死因。通过一系列史料的研究和运用,对唐代发生的西苑宫变、南都兴废、宝应宫变、广德之乱、吐蕃入京、元载赐死、德宗登基等重大历史事件,给出了全新的诠释,在注重历史研究严谨性的同时,能够使人在学习、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同时,对唐代的历史有着更深入的感触。
《历史讲稿(第二版)》是雅各布 布克哈特于1865—1885年间在巴塞尔大学教授历史课程时的讲稿,最初的德文本由埃米尔 迪尔整理,以《历史段章》为题出版。中文翻译依据的是自由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哈里 琼的英译本《论历史与历史学家》。为标明此书的讲稿性质,中译本决定采用与德文本相近的书名——《历史讲稿》。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学界逐渐反思以西方为中心的范式,不再以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的“现代性”当作唯yi的、普遍的生活模式,进而提出以中国为中心,探索现代性的他种可能。在此理念之下,中国现代性不但是一个现实的生活处境,有其内在的发展理路,也是中西历史、文化交融互释之产物。本书以此为轴心,从典范转移到具体个案,反省近三十年来的近代中国史学研究。全书收编论文16篇,由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典范转移、中外学界研究状况的反省,以及几本中英文史学著作的书评等集结而成,分为典范转移、晚清史的检讨、民国史的反省等三个部分。以著作与议题作为切入点,本书通过观察历史研究的思路如何转变,学者如何各显神通拓展新局面,期待由此产生出新问题与新方法,为近代中国史研究提供借鉴。
藩镇史一直以来都是唐朝历史的研究中避不开的一个课题,而其中又以河朔三镇 突出。大唐盛世的荣光之下藏着什么样的灰暗底色?河朔藩镇的迷局里又是怎样的波诡云谲?一边是日渐式微的大唐帝国,一边是蒸蒸日上的河朔藩镇,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碰撞与火花?本书将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结合史籍资料,以时间为轴线,揭开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帝国衰亡的秘密,逐步展现中晚唐的河朔藩镇割据史。
段志强编著的这本《顾祠--顾炎武与晚清士人政治人格的重塑》一书便是研究顾祠祭的纪念活动。与祭者借着对顾炎武的纪念不仅把“人”与“事”在历史记忆中镌刻下来并且放大,更通过“纪念”的仪式与圣域,聚集起一群又一群志同道合之人,推动志同道合之事。《顾祠》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依据几份并不起眼的题名录,从晚清士人的行事,包括议政、论学、刻书、搜集遗文、交游、祭祀先贤等方面,来讨论思想界的新动向。全书围绕着“顾祠”,从道、咸以后的学人交往中,重新描述了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以及西力东渐大背景中的政治变动、思想学术之嬗变。
本书是一部介绍世界史研究的学术著作,旨在使读者产生对世界史的好奇心,对世界史的阅读与学习达到一种心灵、思想和情感上的理解。本书内容分为学习者经验研究、学科概念与分支、世界史研究方法论、历史感研究、史学作品风格研究、史学作品感染力研究、史学作品分析七个章节。本书提到阅读史学作品、撰写史学文章,就是要做到承、懂、思、新、专、通六个字。作者还在附录部分书写了作者的求学历程,回忆了其与程应镠、徐孝通、吴于廑等国内史学大家,还有彼得·布瑞克(Peter Blickle)、约翰·弗里德(John Freed)、托马斯·布雷迪(Thomas A. Brady, Jr.)、卡尔·塞申斯(Kyle C. Sessions)、歌德·福格勒(Gueter Vogler)、希林(Heinz Schilling)等国外史学大家的交往经历。 本书属《朱孝远文集》之一种。《朱孝远文集》包括《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化道路》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从十个侧面――入仕、求生、书法、绘画、文学、交友、文人集团、家庭、为政、岭南,书写了苏东坡一生的生命经历。在作者祝勇笔下,苏东坡是属于人间的。他是石,是竹,也是尘,是土,是他《寒食帖》所写的“泥污燕支雪”。他的文学艺术,牵动着人世间很凡俗的欲念,同时又代表着中国文化很坚定的价值。苏东坡既是草根的,又是精英的。在呈现苏东坡人生脉络和生命际遇的同时,作者选取故宫收藏的宋元明三个主要朝代的艺术藏品,由书、画及人,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史联系起来,由苏东坡个体的人生去反观他所处的时代。不单是苏东坡的个人传记,更书写了整个宋代的精神文化风貌。
黄约瑟兄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廿二日离开人世结束了他四十一年的短暂生命,但他在推动海峡两岸唐史学界的联系,促进香港与海峡两岸学界的往来,留下永不磨滅的贡献。为了纪念约瑟兄在学术上所作的努力,故編选了约瑟兄八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並辑錄了他生前友好的怀念文章,作为对亡友的一种纪念。 约瑟兄主要的研究领域有三方面:隋唐时期的东亚世界,武则天研究及唐代社会风尚。本書也是按此三领域来編选,同性质的论文则选取在内地比较离找到的。约瑟兄极重视研究动態,定期为海峡两岸学界撰写研究情报,对研究信息有深入的掌握,《近年隋唐五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最能显示他这方面的长处。《读司马光〈稽古錄〉隋纪劄记》则显示约瑟兄重视找寻史源和对比史料的努力,可以反映他作研究的勤懇態度。
全书共四章,400余幅图,聚焦在希腊化时代和犍陀罗文明中的希腊元素、贵霜帝国的王朝艺术、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在犍陀罗的再造、佛像与菩萨像的兴起等四个方面,着重揭示作为几大文明汇聚地的犍陀罗是如何成为佛教的飞翔圣地,而佛教又是如何经过犍陀罗的再造逐渐东传的历史进程,是广大读者了解贵霜艺术、犍陀罗历史、佛教艺术较好的读本。
《耶鲁科学小历史》继E. H. 贡布里希从1935年德文版翻译而来的《世界小历史》一书于2005年出版以来,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小历史”(Little History),涵盖包括这一本科学在内的众多宏大主题。 科学是精妙绝伦的。它向我们讲述空间的无限延展、最细微的生物、人体和我们星球的历史。如何感知这个世界并运用其力量,这是科学永恒的主题。从古希腊哲学家们,到爱因斯坦、沃森和克里克,再到今天受计算机辅助的科学家,人类一直在思索、检验、实验和推算,有时候还会有惊天动地的发现,帮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和人类本身。 《耶鲁科学小历史》这本引人入胜的书,讲述了一个伟大的冒险故事:科学的历史。它带领读者们透过望远镜观察星空,了解到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非地球;深入地球表层,编排出化学元素周期表,介绍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