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回顾20世纪中国学者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历程,总结学术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这是国内第一部全面回顾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历程的著作。
《当代史导论》的基础是1963年春天在牛津鲁斯金学院查尔斯·比尔德讲座上所作的讲稿,作者巴勒克拉夫既是全球史观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之一,同时在国际关系领域亦有精辟论述。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极力主张史学研究的目标“应当是树立至今尚未树立起来的那种立足全世界的观念”。
《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自1995年出版以来,一直不衰,先后获得“美国图书奖”和“奥利弗·克伦威尔·库克斯‘杰出的反种族主义学者奖’”。该书的不同版本总计超过100万册,这在目前的历史社会学著作中堪称。 詹姆斯·洛温发现,美国课堂上使用的教科书都充斥着错误的信息和短视的见解。本书针对这一现象写作而成,它改变了我们与美国历史的关系。在书中,洛温详细剖析了美国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并对教科书中的谎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展示了历史的生动性与复杂性。他从前哥伦布时代着笔,涉猎重建、海伦·凯勒、个感恩节、梅莱大屠杀等多种人物与事件,对现有的教科书提出了令人大开眼界的批评,对美国历史进行了令人着迷的重述,指出了美国历史应该如何以及能够如何向美国学生讲授。他指出爱国主义是谎言的主要温
本书著于1938年,本书在内容、体例和撰述宗旨等方面,都堪称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创始之作,它展示了史学在追寻、反思自身历史的过程中经历。本书在整体内容安排上,受梁启超启发,在撰述方法上受考据之学影响颇深。此书主要论述史官、史家、史籍的产生及官史、私史之区别;提出史料在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等等。
世纪之交以来,以20世纪史学为题的著论内容多为20世纪前半纪,大多分门别类,或侧重思潮、派别,或偏重人物、名著,或为专题研究、趋势分析等,尚未形成综合著述。这本由谢保成著的《民国史学述论稿(1912-1949)》试就尘封的史学书刊和纷争的史学问题进行一次清理和条贯,以期对民国年间(1912—1949)史学作一综合述论,如实反映这一时段史学的基本面貌。
《布罗代尔的史学解析》所集的各篇评论,是作者对布罗代尔史学概念与著作的见解。章是总论,分析评论他的五个主要概念;之后的三章分论他的三部专著;第5章评论一本他写给高中学生阅读的文明史;第6、第7两章分析他的两本论文集;最后一章综述他的写作体裁。三篇附录分别评论他的两本较次要的书,以及两本关于他的传记(这是了解他的生平、写作经验、学术行政的重要解说)。 在架构设计上,《布罗代尔的史学解析》是属于“显微镜”式的写法(可以称为剖析),只限于布罗代尔的著作之内,分析的是布罗代尔的论述逻辑与洞察,不涉及他和法国史学传统或与历史学界之间的互动关系,因为那是“广角镜”式的写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他的两本传记内,或从《布罗代尔的史学解析》引用的书目中找到许多相关文献。 布罗代尔史学概念的一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