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描述古老中国社会风貌的画集册,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社会、民俗、文化以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本书的插图包括中国的长城、运河、圆明园、景山、午门、虎丘塔、雷峰塔、报恩寺、琉璃塔、金山寺、龙舟、灯笼、宴请、辫子 托马斯 阿罗姆的画作气派恢宏,总体格调类似一幅幅巨大的舞台布景,无论山水还是建筑,氛围都似人间仙境。他对光影的强调,更加深了画面的剧场效果。这些画作的钢板雕刻由不同的雕工完成,工艺精湛,堪称完美无缺。此书出版发行后,成为英国乃至欧洲有名的插图本的中国历史教科书。据传,当时欧洲人关于中国的丰富知识,大部分是从这部书的文字和图画中获得的。
以24场战役,讲述两汉四百年的风云变幻!以24场交锋,揭露沙场之上庙堂之中那些被历史迷雾掩盖的真相!有明显优势的刘邦为何会被围困在白登山?汉武帝时代,汉军骑兵横扫匈奴的法宝是什么?为何汉武帝亲手选中的霍光,敢冒险废掉皇帝?为何上台前受万民拥护的王莽,上台后却遭万民唾弃?昆阳之战的真的有陨石帮刘秀杀敌吗?为何年轻时诛灭权臣的汉桓帝,却纵容宦官掌权?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 一个杨贵妃,在李白眼里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杜牧眼里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在罗隐眼里,则是“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美女、宠妃、败家娘们儿以及背锅女侠,哪一个才是真的杨贵妃?一座长安城,在汉唐,是无可取代的帝国中枢,是王维笔下的“万国衣冠拜冕旒”;在宋朝,却成了边境军镇;而在明朝末年,又沦为饥荒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在温伯陵笔下,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用他的方法来读历史,你将发现历史背后的那只手,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本书巨细无遗地叙述了中国从远古到清末的历史,洋洋一百二十多万言,规模宏大,波澜壮阔,梁启超赞扬本书“成一家之言”,可谓实至名归。作者“注意于民族之盛衰,国家之兴亡”,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书。其独特的历史分期方法不但使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赫然清晰,而且立刻使中国历史活了起来,几千年的盛衰兴亡,起伏转折,如波涛汹涌,尽现眼底。全书体例独特,史料丰富,语言简练,分析精辟,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意义。
1861年,咸丰皇帝逃往承德,并死于避暑山庄。为了壮大国力,摆脱面对西方的弱势局面,在慈禧和奕?的带领下,大清王朝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变革之路。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通过总理衙门的创设、同文馆的建立、近代海关系统的引入、洋务军工企业的创办、外交使团的西行、广学会的成立、废除武举、昆明湖里练兵等事件,大清并未走向愿望中的强大,而是一步步走向了帝国的灭亡。在1861-1911这五十年里,有许多历史人物值得关注和研究,如缺乏理政常识的太后、连汉献帝都不如的光绪、被逐离政坛的恭亲王等权谋与争斗不绝如缕的清廷高层;还有深埋改革主张的冯桂芬、选择性“开眼看世界”的斌椿、时代的出局者徐继畬、身陷教案的曾国藩等有挣扎但又怯懦的官僚士大夫;同时也有挑战君权神圣的严复、要做陈涉的官二代谭嗣同等图变图强的有识之士;
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际,冯尔康教授对僵化史学极为不满,立意探索新的史学观念和学科内涵,开始致力于中国社会史研究,并着力与同好共同推动它在史学界取得应有的地位,给历史学添注了新的活力。《社会史丛书:中国社会史研究》一书即选辑冯尔康教授关于社会史理论、史料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文章,以对建设社会史学科有所裨益。《社会史丛书:中国社会史研究》还辑录了冯尔康教授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史与农民史、文化心态史研究的文章,如皇帝崇拜文化心态、历史上爱国思想的发展、当代中华文化建设与资源利用、皇家生育与生育观念以及中华饮食文化等方面的论述。
100年前,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认知还停留在:把神话里的三皇五帝作为历史的开端,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历史,中原以外都是蛮夷之地。然而自1921年现代考古诞生之后,重大考古发现遍地开花,每一次都重建着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1921年,仰韶文化的发现,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1928年,殷墟甲骨的考古发掘,将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前到商代;1929年,“北京人”头骨的发现,把中华大地上的人类史追溯到50万年以前;1929年,三星堆的发现,让我们走出了中华文明只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误区;…………? 翻开本书,让考古领域超会讲故事的岳南老师,带我们重返惊心动魄的考古现场,见证这些考古大发现如何一次次重建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知。
......
吴晗于1963年至1965年间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如历史学家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胡厚宣、阴法鲁、何兹全、戴逸等,一起整理、编写了这部《中国历史常识》,从北京猿人一直写到北伐战争,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文史常识、典章制度等,是学习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
王桐龄先生的巨著《中国史》叙述中国从远古到清末的历史,规模宏大,波澜壮阔,该书注重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全书对国家兴亡的经验教训和历史人物成败得失的分析卓越而精辟,绝不人云亦云。全书体例独特,史料丰富,语言简练,分析精辟,为以一人之力修通史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