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辞典》是一部官修史书。贞观十年(636)修《隋书》纪传部分时,已开官修史书之先例,但当时调动人力不如《晋书辞典》多。自修《晋书辞典》之后,历代正史沿为成规,多是设立史馆、宰相监修,从此成为中国史学编纂史上由私人修史到官家修史的一个转折点。 《晋书辞典》的作者是唐房乔等,如《四库提要》等书,即题为“房乔等奉敕撰”;但有的本作唐太宗撰,如殿本即题为“唐太宗御撰”;也有的写作唐房玄龄撰,如中华书局点校本。
《晋书辞典》是一部官修史书。贞观十年(636)修《隋书》纪传部分时,已开官修史书之先例,但当时调动人力不如《晋书辞典》多。自修《晋书辞典》之后,历代正史沿为成规,多是设立史馆、宰相监修,从此成为中国史学编纂史上由私人修史到官家修史的一个转折点。 《晋书辞典》的作者是唐房乔等,如《四库提要》等书,即题为“房乔等奉敕撰”;但有的本作唐太宗撰,如殿本即题为“唐太宗御撰”;也有的写作唐房玄龄撰,如中华书局点校本。
本书是记述东汉王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制度的资料汇编书。 编撰者南宋徐天麟,字仲祥,临江(今风江西)人,开禧(公元一二○五——一二○七年)进士。在编撰本书之前,已编了《西汉会要》,合称《两汉会要》。 《东汉会要》主要取材于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的《后汉书》,晋司马彪撰、南朝盘刘昭注的《续汉书》,还参考了晋袁宏的》等书。经编撰者编排,分十五门,三百八十四事。本书对研究东汉王朝的典章制度及其演变,有一定的参考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