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史》是一部记述西周春秋时期晋国历史的方志。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唐叔虞被封为唐(晋)君开始,历三十三个国君,到前453年,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瓜分为止,共六百年的历史。全书共分十八章,详细介绍了晋国各个时期发生的大小事件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的发展状况。
本书立足于汉唐之变,对魏晋南北朝墓葬壁画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探讨了河西魏晋墓门墙壁画所见中国上古的天界想象、北魏政权建立和佛教流行对北朝墓葬壁画布局和形式的影响、南朝竹林七贤壁画的时代和性质、长江中游南朝画像砖与荆襄政治地位升降的关系、高句丽墓葬壁画的分期等重大问题,并利用出土绘画资料讨论了传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传世名画的时代与特点。
本书立足于汉唐之变,对魏晋南北朝墓葬壁画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探讨了河西魏晋墓门墙壁画所见中国上古的天界想象、北魏政权建立和佛教流行对北朝墓葬壁画布局和形式的影响、南朝竹林七贤壁画的时代和性质、长江中游南朝画像砖与荆襄政治地位升降的关系、高句丽墓葬壁画的分期等重大问题,并利用出土绘画资料讨论了传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传世名画的时代与特点。
中国悠久的文明,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流传至今。中间有过诸多的变迁,其中尤以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变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变化,基本上确定了以后中国强盛时期文明的基础模式。本书打破旧的对于中国“季世”历史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文化没有改变,有的只是发展,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全新观点,以这种新观点再来看待历史,不仅可以使人读来畅快,更能使人因读史而明理,因明理而清心,获益匪浅也。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又动荡不安的年代,作者紧紧把握住南北朝两根历史主线,将交错部分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独特的历史见解,确实将这段动荡的历史刻画得引人人胜、深入浅出。本书继《纵横十六国》之后再一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文化底蕴,是一本描写南北朝历史的
颍川是秦至唐朝的一个郡级行政区,从先秦开始,就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曹操迁汉献帝都许后,这里一度成为政治中心。《三国颍川郡纪年》按时间顺序,编次三国时期颍川郡史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公元184年),讫于晋武帝太康元年一公元28O年)。每件史事均由题目、解题、史料、考证组成,题目以概要,解题以知详,史料以有据,考证以求真。是故本书亦具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