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权斗漩涡,为活命从宫女杀到了皇后的宝座;后51年,她掀起腥风血雨,用女皇的龙袍确保了自己的安全。 3岁,她是商人之女,被术士袁天罡相面后惊为“天下之主”;25岁,她入宫十年,从太宗的病榻上了太子的床榻;27岁,她身陷尼寺,却成功地与新皇藕断丝连;31岁,她放手一搏,赢了你死我活的皇后争夺战;36岁,她代高宗掌政,不知不觉地将权力转入自己手中;59岁,她独揽朝政,一手翦除皇族集团,一手培植新贵势力;67岁,她应百官之请登基称帝,开始了14年波澜壮阔的女皇时代;82岁,她退位禅让,被政敌尊为“则天大圣皇帝”, 治国开启盛唐序幕,身后留下无字丰碑。 武则天的82年人生,每一天都走在生死边缘,而她赢得了每一次决斗。
武则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权斗漩涡,为活命从宫女杀到了皇后的宝座;后51年,她掀起腥风血雨,用女皇的龙袍确保了自己的安全。 3岁,她是商人之女,被术士袁天罡相面后惊为“天下之主”;25岁,她入宫十年,从太宗的病榻上了太子的床榻;27岁,她身陷尼寺,却成功地与新皇藕断丝连;31岁,她放手一搏,赢了你死我活的皇后争夺战;36岁,她代高宗掌政,不知不觉地将权力转入自己手中;59岁,她独揽朝政,一手翦除皇族集团,一手培植新贵势力;67岁,她应百官之请登基称帝,开始了14年的女皇时代;82岁,她退位禅让,被政敌尊为“则天大圣皇帝”,治国开启盛唐序幕,身后留下无字丰碑。 武则天的82年人生,每一天都走在生死边缘,而她赢得了每一次决斗。
本书是解读盛唐时期历史科普类书籍,作者于赓哲从唐朝的性质、唐代的民族关系、唐人眼中的外部世界、外国人对唐朝的看法、丝绸之路对唐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唐代众多女性的风采、唐代的婚姻观和贞操观、唐代的黑科技、唐代的科举与文学几个方面介绍了盛唐时期的历史知识,分析盛唐到底盛在哪儿。 在网上流行的关于盛唐的诸多说法当中,有的是真知灼见,但有的则是毫无根据的传言。在本书中,作者旁征博引,文本中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选择网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言加以分析,如安史之乱、怛罗斯之战、武则天等,以帮助大家认知一个真正的唐朝。 翻开本书,读懂盛唐到底盛在哪儿! ......
从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之后,全国分裂近400年之久。到了南北朝末期,由于阶级与阶级间的和民族与民族间的长期斗争,使社会阶级和社会经济状况发生显著的变化: 首先,在长期动乱中,士族们阀势力衰落了。在侯景之乱的过程中,“江东百谱”的名门望族已经“覆灭略尽”(《北齐书》)卷四五)。南朝从刘宋以来,便限制士族势力,使“寒人掌机要。”至于北朝,由于少数民族掌权,士族地主的势力,始终不如南方那样强大。西魏能够实行“擢贤良”的政策,反映士族们门阀已经无力左右国家政治。 其次,南北朝数百年间,由于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他们不仅共同生产,而且和汉族人民一道与各族统治者进行斗争。他们无论在经济生活方面、语言方面、风俗习惯方面,基本上和汉族合流。后来的历史学家只能从他们后裔的姓氏郡望上来考知他们族姓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隋唐”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一般教科书对隋代的历史总是匆匆带过。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
武则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权斗漩涡,为活命从宫女杀到了皇后的宝座;后51年,她掀起腥风血雨,用女皇的龙袍确保了自己的安全。 3岁,她是商人之女,被术士袁天罡相面后惊为“天下之主”;25岁,她入宫十年,从太宗的病榻上了太子的床榻;27岁,她身陷尼寺,却成功地与新皇藕断丝连;31岁,她放手一搏,赢了你死我活的皇后争夺战;36岁,她代高宗掌政,不知不觉地将权力转入自己手中;59岁,她独揽朝政,一手翦除皇族集团,一手培植新贵势力;67岁,她应百官之请登基称帝,开始了14年波澜壮阔的女皇时代;82岁,她退位禅让,被政敌尊为“则天大圣皇帝”, 治国开启盛唐序幕,身后留下无字丰碑。 武则天的82年人生,每一天都走在生死边缘,而她赢得了每一次决斗。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本书,中国历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唐朝末年民变四起,各地藩镇自立为王,中原内乱不息。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乱世之中,天下四分五裂,纲常法纪松弛;统治阶层更替频繁,道德失序。骄兵悍将称王称帝,父子相弑轮
公元7世纪初中期,东亚政局剧烈动荡:东北亚霸主高丽(即高句丽)在维持了两三百年的统治后,面临着日渐崛起的中原帝国——大唐的严重挑战,唐太宗、唐高宗父子为了收复辽东失地,重建东亚政治秩序,先后发动了八次征伐高丽的战争。与此同时,朝鲜半岛上高丽的仇敌新罗瞅准机会,在“一统三韩”的口号下,与大唐帝国结盟,共同对付高丽。一时间,半岛战火纷纭,生灵涂炭。更糟糕的是,孤悬海东一角的倭国也野心勃勃,为了控制半岛,加入到高丽阵营,与高丽的另一盟友、同在半岛上的百济结成丽-济-倭联盟,以对抗强大的唐-罗联盟。从此,半岛卷入无休止的战争,陆地上、海洋中,一场场战役接连发生,无数生命毁于战火。终于,白江口一役,唐军击溃倭军,将倭国的势力驱逐出朝鲜半岛……
公元7世纪初中期,东亚政局剧烈动荡:东北亚霸主高丽(即高句丽)在维持了两三百年的统治后,面临着日渐崛起的中原帝国——大唐的严重挑战,唐太宗、唐高宗父子为了收复辽东失地,重建东亚政治秩序,先后发动了八次征伐高丽的战争。与此同时,朝鲜半岛上高丽的仇敌新罗瞅准机会,在“一统三韩”的口号下,与大唐帝国结盟,共同对付高丽。一时间,半岛战火纷纭,生灵涂炭。更糟糕的是,孤悬海东一角的倭国也野心勃勃,为了控制半岛,加入到高丽阵营,与高丽的另一盟友、同在半岛上的百济结成丽-济-倭联盟,以对抗强大的唐-罗联盟。从此,半岛卷入无休止的战争,陆地上、海洋中,一场场战役接连发生,无数生命毁于战火。终于,白江口一役,唐军击溃倭军,将倭国的势力驱逐出朝鲜半岛……
无
《十八史略》为宋末元初曾先之所撰,采撷正史、《资治通鉴》等史书,是简明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初学者启蒙书。至明代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的、特殊的影响。 陈舜臣所著的《小说十八史略》,将从上古到宋灭亡之间的历史小说化。尽管与曾先之的著作无直接关联,但是在将历史用简明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大众读者这点上,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出书,全六卷的销售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也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的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 《陈舜臣十八史略:文治时代》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五本,也是一本。讲述从五代十国到南宋灭亡这段历史。《文治时代》以宋朝内部政治斗争和对外与辽、金、西夏、蒙古诸国
《中国大百科全书》全面介绍了人类已有知识,被誉为“中国现代最的文化工程”、“一切才智之士的知识背景”。全书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先后组织的3万余名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其中汇聚了各个领域的名家巨匠。这些名家所撰写的各类条目,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甚至许多名家的文学已成为时代的绝响。这些名家所撰写的知识主题涉及各个领域,他们以精当简洁的文字,系统概括了一门学科的全貌,虽然篇幅短小,但充满深厚的学识积淀。《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是将百科全书通俗化、深入大众并适应时代潮流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