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中,蒋廷黻把 中国近代史 界定为 中国近代化的历史 ,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成为该书论述的主线。作者在该书中提出了 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 的观点。他采用对比的方法,一开始就抓住中国社会的差距说话,指出 到了19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近代文明,而东方的世界仍滞留于中古 。而在《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蒋廷黻认为, 中国近代所处的局势确是 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中国近代所遇之敌人确是 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并探究 这个大变局的由来及其演化,中国对此变局的应付及其屡次的修改 。
从非著名胡子到东北大帅,张作霖的人生路是怎样的华丽逆袭,皇姑屯的爆炸声又是一个何等卑劣的阴谋毒计?从私塾秀才到直系大将,牧野鹰扬、洛阳虎踞的吴佩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又为何在直奉大战中众叛亲离?一代护国军神蔡锷是何等的风流倜傥,他和小凤仙的故事是确有其事还是民间的多情演义?本书精挑细选了一批代表人物和代表事件,真实再现了较为完整的民国人物活动事迹。该书文字简洁流畅,解读通俗易懂,图片精美,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历史通俗读物。
本书以中国近代化为线索,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凭着一颗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良心,深刻地阐述了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和民族沧桑。是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老兵讲述9》收录了1000多位普通民众和士兵亲历抗战岁月的回忆文章,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所收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文史资料选辑(第157辑)》分耆年自述、委员园地、口述历史、人物春秋、往事追忆及工商史苑六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此情绵绵无绝期——怀辛白;文博史家 鸿儒哲匠——追思王世襄同志和我在四川李庄的一段往事和情谊等。
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另类中国近代史。 作者广泛搜集了1830-1930这一百多年间,外国来华的传教士、外交官、探险家、学者、商人、记者、雇佣军人甚至是间谍所撰写的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学术著作、报告汇报、日记、笔记、游记、传记、访谈、回忆录等公私文本数百种,从中选取有意义、有趣味的段落,编写成这部生动的段子体历史读物。
《百年心声——中国民主革命诗话》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入北、太平天国的战斗、戊戌政变、辛亥革命前后、建党前后到北伐战争等八个时期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从鸦片战争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一百零九年间,中国人民无时无刻不为打倒侵略祖国的外国强盗和压在头上的反动统治阶级而斗争。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绝不返顾,可歌可泣的事迹,动人心弦的诗篇都是永垂不朽的!
乱世艰辛,纷争艰险,于此硝烟战火中崛起的群雄,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行走于刀锋枪口间的过往?是热血如蒋介石,开始一段杀手的奇幻漂流?还是忙碌如袁世凯,开始一场三步实现共和的梦?……民国那些真相有多惊魂、多刺激,又有多少乌龙、多少狗血片段,你造吗?犀利教授犀利开讲,从民国大佬们的刀锋所向切入,解密民国大佬们的黑白人生,勘破英雄、枭雄的权谋野心;揭开伟人、小人的生死心结;另类解读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精彩的乱世乱局,破译乱世的生存法则。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民国史研究权威、蒋介石研究专家杨天石先生关于中国近代史(1840-1919)方面的新作。 全书所选文章共分六辑:第一辑,反映近代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列强侵略日益加深、加深的危急形势。第二辑,叙述维新运动的兴起及其领导人从“拉车前进”到“拉车后退”的过程。第三辑,再现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艰辛、发展与胜利。第四辑,探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后续状况。第五辑,研析林则徐以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谭嗣同、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重要人物。第六辑,评介鸦片战争以来的几种代表性的思潮及不同的救国道路。 在本书中,杨天石先生既用生动笔法描写了大变局面前清政府“五虎”制敌的荒诞,又用扎实的史料澄清了维新变法中康有为等人的密谋和史实;既阐述了辛亥革命时“头颅热血拼一掷”
《梦断衡阳城:衡阳保卫战影像全纪录》内容有算计与倾轧、该由谁来守长沙?、我才不去给重庆守大门!、守住岳麓山,就是守住了长沙!、长沙成为孤岛、以主力守岳麓山、第4军第59师参谋长张国泰亲述、追究责任、恶战之前、记者的义气、谁承担失利的责任、两个人的竞赛等。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甲午战争、戊戌维新、庚子拳变、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严复等事和人。近百年来,中国受外影响,社会、文化、思想等发生剧变,开从古未有之局势,非有信史,将不能明了清代因何而亡、其之问题、国际上所处之地位等,此为国民应有之常识。
“延安,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中国记忆;延安,一个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话题” “红色延安口述·历史”是一套以口述实录、访谈录、回忆录、老照片以及有关原始档案为基本内容的党史史料集成。我们试图以亲历者、当事人、知情者的讲述与回忆来补充党史中的历史要点和历史细节,还原历史事件,呈现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历程,再现一个本色、真实的延安。 1947年3月,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枪炮声中,中共中央与毛主席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转战陕北》编选余秋里、师哲、童小鹏、彭德怀、杨尚昆、习仲勋等人的回忆文章,当年延安《边区群众报》的相关新闻报道,以及原国民党部分参战人员的自述,较为丰富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历史的细节。
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就是要加深对近代历史的科学认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爱国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更好地创造新的历史。 李侃
《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入主中原之路》讲述了和那些古代游牧民族的英雄们如成吉思汗等比较起来,如果要找出努尔哈赤究竟有什么长处,大约只能说,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假如不是因为这两个儿子,他和他的什么八旗制度可能像“四长制”,“大人会议”之类一样,早就烟消云散在历史的尘埃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