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讨论的问题是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面对复杂的中国时局美国的政策抉择。1945年,驻华美国官员试图达成三个自相矛盾的目标:其一,阻止中国爆发内战;其二,保证美国政府不卷入这场战争;其三,阻止共产党及苏联从美国与蒋介石政府手中夺去对中国北方的控制权。然而,与共产党人合作能避免中国一边倒向苏联,或者给予蒋介石政府更多支持就能够避免其垮台并能建立一个亲美国的中国政府进而可以避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作者认为,无论当时美国采取怎样的政策,都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的走向,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拥有巨大但并非无限的实力的美国从来就没有对中国实施决定性的控制。
本书虽以国共为题,却并不要按照冷战模式去两分世界。它试图说说意识形态以外的东西,试图讲讲人在大环境中的命运。按照作者的脉络,冷战是内战的继续,内战是二战的继续;而二战又是一战的继续,一战更是以往大小血腥权力争斗的继续。民(种)族主义——现代主义为核心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无助于我们反思人类社会20世纪的野蛮属性,文化差异也自然不能通过扩大对立去弥合。所以,这本书提供的是一个通过历史去体会、理解的场景,一个反思的机会和希望。
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 23辑)》中记录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新西兰摄影师约翰·特纳镜头里的中国,讲述了空军英烈龙震泽的英勇事迹,以及潘美顾医生在福建屏南棠口传教的经历与见闻。
《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非鱼卷:来不及相爱(中国小小说)》收录了幸福生活,百花深处,一条忧心忡忡的蛇,如果这样,川上寺的夜晚,棋盘,缝山针,与美国紧密相连,没有翅膀你别飞,冰清玉洁,明天,换客时代,宝贝,的办法…… 中国小小说30年心血结晶,23位名家殿堂级作品,精短文学的至高水准,值得一生珍藏的经典文丛。由非鱼编著的《来不及相爱(中国小小说)》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之一。
由王明前所著的《红旗卷起农奴戟--中国苏维埃 土地革命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章考察土地革命 早期从暴动到苏维埃的进程。第二章到第十章,循历 史发展的脉络,对各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土地革命 和财政经济做专题研究。第二章考察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所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章考察鄂豫皖和川陕 西革命根据地。第四章考察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 据地。第五章至第七章分别考察中央苏区的三个“卫 星”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第八章 考察华南的东江、琼崖和左右江三个革命根据地。第 九章考察北方的陕甘边、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以及东 北抗日游击战争。第十章考察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后的西北革命根据地。
《1860年:巨痛与自强》以火烧圆明园和割让香港为标志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人的创痛,中国走上了“借法自强”的探索之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从根本上无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而进行各方面的阐述。在叙述这段“人世之巨变至异”的历史的时候,也试着去诠释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希望得到广大读者和学术爱好者的共鸣。
长期以来,我们熟悉的辛亥革命几乎是革命党人单方面的叙述,而傅国涌编著的《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上册)采用的是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口述、回忆录等史料,它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政治倾向,既有那桐、荣庆、绍英、徐世昌、许宝蘅、汪荣宝、郑孝胥、恽毓鼎、叶昌炽等官员的日记,也有叶圣陶、吴宓、徐志摩、陆澹安等学生的日记,还有宗方小太郎、内田顾一、计约翰等外国人的日记,另有大量英、日、法等国外交人员的书信,通过这些私人记录,《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上册)重现了有关辛亥革命的许多史实,对辛亥革命作出了全新的解读,让我们得以进一步靠近现场,看到一幅幅更真实的历史图景,在平静的叙事中感受那个大变革时代的呼吸,重新认识那场改写历史的革命。
清雅的文化人谈不谈钱?高雅的学术殿堂里仅只论道?战火遍地兵连祸结数十年间,文化人如何苦海求生?通货膨胀时代的文化人如何熬过寒冬?战乱与经济双重压力下,文化人有何异于常人之处?《那时的文化界》一书告诉你!《那时的文化界》,一本文化经济学的样本之作;《那时的文化界》,一本文化人经济生活的写实之作;本书全面梳理了从全面抗战开始迄1949年东北三省、国统区、敌占区、抗日大后方与根据地延安文化界的情形。文化人在敌后用不同方式开展了救亡图存运动,艰窘的生活激发出更强烈的生存意志,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一群文化人,做出了不逊于和平年代的种种成绩,令人感奋。
庚子年后,袁世凯接替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以其为领头羊的 北洋派 由此逐渐形成。从辛亥革命之后,一直到北伐战争结束,北洋系出身的军阀政客相继把持民初政局,他们虽各自为政,却派中有系,系中有派,时聚时散,而这一时期也就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复杂的历史阶段。《武夫治国:北洋枭雄的发达往事》以人物为中心,解读北洋时期各派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述说军阀政客的人生轨迹,揭示复杂历史背后的部分真相。
《浴火重生: 中国抗战观察记(1937—1945)》为“《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系列之一,系《纽约时报》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间对华报道的选编。“《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系列已出版《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54—1911)》、《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 入选本书的《纽约时报》220多篇出自西方记者的报道,不仅反映了八年抗战的战争状况,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方面的状况;不仅反映了正面战场的情况,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和坚持持久战的战略、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客观事实;不仅反映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也反映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评论分析深入,给读者提供了回
冯克力主编的这本《老照片( 20辑)》记录了秦风老照片馆收藏的越南统一前的西贡的珍贵照片,叙述了知青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人生经历,以及两篇选自微信公众号“世界读书日解读老照片”征稿活动的文章等。
《特殊案件调查科1:阴阳》主人公乔唯到康复中心去接双胞胎弟弟乔奕,兄弟俩一起回到了家里的老房子居住,打算开始新的生活,却意外地发现庭院里藏有一具掩埋了十年的尸体,作为专门侦破“特殊案件”的刑警司徒南和蓝鸽接手了这桩无人看好的案子,在调查中,女刑警蓝鸽惊讶地发现这对双胞胎竟和多年前受到热议的一个基因优化计划有关,是两个不折不扣的“人”,但如今,弟弟成了孤僻自闭的“雨人”,而哥哥却被卷入了这桩谋杀案,到底人的人生遭遇了何等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