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麦格雷戈著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精)》由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代表性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 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纽约时报》盛赞其为“少见的巨献”。
《到芬兰车站:历史写作及行动研究》是美国批评大家埃德蒙威尔逊的早期代表作,从历史写作与历史行动的关联入手,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社会主义的观念是怎样一路由西向东旅行的。成书以来曾数次再版,广受赞誉。这本简体中文版是对繁体中文版的校订,更适合大陆读者阅读。
为什么古希腊人可以从0到1创造出惊艳后世的制度和文明? 为什么只要读懂了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解读西方大部分经典和隐喻便一马平川? 希腊神话、城邦制度、雕塑建筑、悲剧哲学……古希腊的荣光照耀着整个人类历史,堪称西方文明之源头和典范。 照见古希腊文明的上下2000年,领略古典之美,可以从这本书开始。 赵林教授研究西学40载,10次实地考察访问,用非常真实的一手资料,带你走近雅典卫城、德尔菲遗址、希腊各个博物馆,重新认识荷马、梭伦、埃斯库罗斯、苏格拉底…… 神话的感召、艺术的薄发、思想的脉动、天才的涌现。让我们相约在晨曦里的帕特农神庙、晚照下的奥林匹亚古运动场,与美之故乡的古希腊文明,于书中相见。
18世纪至今,以麦考莱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大多用“非革命性的、不流血的、自上而下的”来形容1688年的英格兰“光荣革命”。本书则希望推翻这一传统观点。 本书以“革命”为主轴,重新检讨了既有的革命理论,并将1688年革命置于欧洲乃至全球的背景下,对其发展、特征和影响做出全新的阐释。作者的核心观点是:1688年革命不仅是革命,而且是第一次现代革命;对立的双方也不是新旧势力的代表,而是不同现代化道路的支持者。通过扎实的论证和充满激情的笔触,本书为读者还原了这场革命的激荡、混乱与血腥,以及它如何催生了现代世界。
\\\\\\\\\\\\\\\\\\\\\\\\\\\\\\\\\\\\\\\\\\\\\\\\\\\\\\\\\\\\\\\"★这是一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以时间为主线,纵向梳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潮流起伏、形势发展,横向讲述欧洲、北非、苏德、太平洋等各个战区的重要战事。 ★作者站在一名军事理论家的高度,对参战国的战略决策和战役行动做了透彻讲解与精彩点评,对各国的战争愚行,特别是英国的连连失误 是不吝笔墨严加批判。 ★书中没有拗口的术语和复杂的概念,作者一路大道至简、平铺直序,辅以*到的分析、深刻的反思,甚至辛辣的讽刺。无论是战史小白、对二战有一些了解的进阶读者,还是骨灰级的二战粉丝,都能各取所需,从中汲取营养。 ★机械化战争论和间接路线理论是贯穿全书的两条暗线,几乎在解说各场战役时都得到了体现和运用,因此这本书也是深入理解利德尔·哈特军事思想的重要补充。\\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内容简介:《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一共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纽约时报》盛赞其为“的巨献”。
尼尔·麦格雷戈著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精)》由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代表性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 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纽约时报》盛赞其为“少见的巨献”。
罗马-拜占廷帝国统治时期,埃及文化领域中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的传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这里逐渐演变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中心之一。特别是埃及亚历山大教理学校,代表了当时基督教研究的水平,基督教最早的神学体系也正是诞生于此而作为基督教修道制度的滥觞之地,埃及在其起源和发展史上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修道主义也被视作埃及对基督教世界的贡献,后来的基督教修道制度都直接或间接地起源于埃及。基督教合法化以来,大量有浓厚宗教情结的土著埃及人开始皈依基督教,使得埃及教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亚历山大主教区,逐渐成为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埃及的代言人,并一度担任整个东方教会的领导者。遗憾的是,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埃及成为了教义纷争的策源地。从尼西亚到察尔西顿的四次大公
《到芬兰车站:历史写作及行动研究》是美国批评大家埃德蒙威尔逊的早期代表作,从历史写作与历史行动的关联入手,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社会主义的观念是怎样一路由西向东旅行的。成书以来曾数次再版,广受赞誉。这本简体中文版是对繁体中文版的校订,更适合大陆读者阅读。
希利尔先生在书中倡导时间楼梯、人名重复、随文发问等方式,皆别开生面,有助于孩子对历史的有效认知和思考。读过此书,孩子们心中便有了一幅历史地图,一架时间楼梯,站在此刻,回顾漫长岁月中曾经有过的人和故事,他们会对世界历史有一个切近明晰的了解。
鲍里斯·福斯托、塞尔吉奥·福斯托著的《巴西史》是《东方·世界历史文库》丛书之一,讲述了拉丁美洲靠前大国巴西全面而又易懂的历史,时间跨度从葡萄牙人到达新大陆直至2010年,内容涵盖巴西的独立、漫长而间或艰难的民主转型,以及巴西在优选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持续的民主发展。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苏联城市斯大林格勒一度被德军占领,但不久后又被苏军包围,而德军突围未果。这个过程中,苏德双方都陷入了 痛苦的消耗战。德国第六集团军不得不投降,苏联取得关键性进展。 但战斗仍未结束,本书集中讲述1942年冬至1943年春,德军再次反扑的凶险。此时东线的德军部队已被严重削弱,德军名将曼施泰因率领德国国防军使出浑身解数,以避免全线的溃败;而苏联红军曾试图快速扩大战果,又因冒进而损失惨重。双方都拖着残躯进行殊死较量,在乌克兰这片土地上再燃战火。 本书收集了大量历史文献,穿插丰富的轶事和背景故事,生动地还原了这场惨烈的战斗。
《俄国革命:苏联史(卷)》根据1917年革命的实际进程,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论述革命的根源和革命的发生发展。在致力于重现1917年俄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关键人物思想和行动的历史真实的同时,本书将俄国革命置于近代以来俄国历史进程和20世纪初期俄国所处国际环境的坐标体系之内进行考察,并由此重新审视和解释有关俄国革命的众多问题。特别注重在事实层面上全面地反映1917年革命的面貌,力求充实、弥补或修正对革命史了解的不足、缺失或偏差。全书共十一章,50余万字。
自1876年所谓的“ 地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以来,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道貌岸然的欧洲绅士们,纷纷踏上非洲,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便如饕餮一般瓜分了这片黑色大陆。截至一战爆发,偌大的非洲,竟然只有埃塞俄比亚与利比里亚两个独立 !在争夺非洲的浪潮中,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铁血宰相俾斯麦、探险家斯坦利、名将戈登、贵公子丘吉尔等人纷纷登场。而在反抗欧洲侵略的斗争中,非洲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如祖鲁王塞奇瓦约、马赫迪起义*袖穆罕默德、埃塞俄比亚“万王 ”孟尼利克二世等。本书正是通过上百名“演员”在历史舞台上的精彩演出,来深入浅出地讲述这场瓜分非洲的大戏。
自1876年所谓的“ 地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以来,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道貌岸然的欧洲绅士们,纷纷踏上非洲,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便如饕餮一般瓜分了这片黑色大陆。截至一战爆发,偌大的非洲,竟然只有埃塞俄比亚与利比里亚两个独立 !在争夺非洲的浪潮中,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铁血宰相俾斯麦、探险家斯坦利、名将戈登、贵公子丘吉尔等人纷纷登场。而在反抗欧洲侵略的斗争中,非洲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如祖鲁王塞奇瓦约、马赫迪起义*袖穆罕默德、埃塞俄比亚“万王 ”孟尼利克二世等。本书正是通过上百名“演员”在历史舞台上的精彩演出,来深入浅出地讲述这场瓜分非洲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