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世界文明史》一书遴选来自20个国家、54个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珍藏的文物100件,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全书分为十个章节,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从人类的繁衍开始讲起,止于21世纪的重大发现发明。以文物本身所蕴含的故事、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基因为主要讲述对象,通过文物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在其中突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辉煌成就,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别开生面的世界文明史通俗读物。
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全世界都在渴望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希望永久和平。但巴黎和会及《凡尔赛和约》并没有结束旧世界各大国、小国之间的紧张对立局势,反而是将这些紧张局势延长到战后时期,并在此基础上造成了新的冲突,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德国历史学家埃卡特 孔兹带我们回到一战结束、凡尔赛体系建立的那个时期。从客观、中立的角度,通过一个个历史细节,生动还原了凡尔赛体系建立背后的复杂博弈,探讨了国际秩序的未来发展方向,揭示了所有对世界抱有和平的期望都不过是巨大的幻想,因为不管是战胜的协约国,还是战败的德国及其他战败国,都无意建立真正的和平。 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上承维也纳体系,下启雅尔塔体系,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旧秩序中大国博弈背后的底层逻辑,也能让我们看清当今复杂的世界局势
《文明I》 一书脱胎于玛丽 比尔德应英国广播公司邀约撰写的纪录片 Civilisations 第二集和第四集的内容。这个纪录片项目着重挑战了之前文化界对 单一的西方文明 (the civilisation)的推崇,将视野扩大到了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及其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 比尔德围绕历史上各种文明对 人体 和 神明 两种形象的呈现展开论述,并介绍了古人和今人围绕这些形象有过的诸多讨论和争议,在展示或精美、或朴拙、或华丽、或极简的各种形象艺术的同时,她还时时敦促她的读者去思考和质疑我们长期以来被灌输的那些关于何为艺术中的 美 ,何为信仰中的 诚 的陈词滥调,以及主流艺术史观里有关艺术风格流变的常规叙事。比尔德在这本书里有力地提示我们,形象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观看者和批评者,而形象的生命只有在后世观者复调式的阐释和批评声音中才得以真正
探索精神引领全球化 改变人类的历史轨迹 1519年,麦哲伦率领5艘帆船和260多人从西班牙启航,寻找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海上航线。他们一路探险,从参与巴西的盛大狂欢,到经历南太平洋的骇人听闻的怪异习俗。途中麦哲伦野心勃勃,不惜使用酷刑和谋杀来控制船上人员,还在舰队中发起了几次激烈的兵变。航行途中,舰队成员都饱受饥饿、疾病的折磨,许多人死亡,麦哲伦也没能幸免,他在一场菲律宾部落冲突中被暴杀,尸体不知所踪。3年后,一艘充满荒凉与痛苦,饱经风吹日打的船,载着18个瘦弱的船员回到西班牙。这是一场横跨全球的叛变与谋杀,也是一次悲壮的胜利。 《麦哲伦与大航海时代》真实再现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完整历程,这是关于对整个地球进行探索的故事,刷新了西方世界对宇宙学和地理学的认知,颠覆性地改变了此后探险家在海洋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