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是一个盛产历史学家和诗人的国度。没有专门为历史学家设立的诺贝尔奖,如果有,许多智利史学家都应被列入候选名单。两位智利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巴勃罗·聂鲁达——已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智利人在以诗文描绘他们国家的独特之处方面,成就斐然。 萨尔瓦多·阿连德的社会主义尝试和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的军事统治使世界的注意力聚焦于智利。这些引起矛盾冲突的历史事件使智利人相互争斗,使利益攸关国为了这一党或那一派的利益插手进行干预。随着1990年民主的复归,相互争斗的党派之间有了某种程度的和解,但仍然是互不信任。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巨大的物质进步,促使各方就未来政策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一致。 智利是个放眼全球的国家,其民众关注着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智利人不仅密切关注国际新闻,而且阅读广
陈飞主编的《唐崖土司城址(精)》图文并茂,准确地描述了唐崖土司城址的兴起、衰落过程及伴生的文化现象。全书共分为七章:章为唐崖土司的形成背景,有针对地介绍了土司制度、鄂西土司概况、咸丰土司概况;第二章为唐崖土司的基本情况,系统梳理了唐崖覃氏土司世系、疆域和对外关系等历史信息;第三章为唐崖土司城的选址与营造,详细介绍了唐崖土司城的建造背景、建设选址、建筑布局;第四章为唐崖土司城址的主要遗存,分门别类地展示了唐崖土司城址的防御体系、路网体系、建筑遗存、墓葬、重要遗物等信息;第五章为唐崖土司文化,着重整理了与土司有关的诗歌、传说等各类非物质文化资料;第六章为唐崖土司城址的价值特征,有效地归纳了唐崖土司城址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七章为唐崖土司城址的保护与管理,重点
美国,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国度,真正存在的时间才二百多年,但一直是那样生机勃发,在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孜孜不倦”地播种希望,传播各式各样的所谓“标准”。为什么偏偏会是美国?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历史能够给人以启示。美国过去的历史可以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本版《美国通史》是第12版,从几万年前的史前时代到伊拉克战争和美国的2004年选举,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宽;关注的焦点在于:一个国家,即美利坚合众国的特殊的政治结构,是如何在众多美国人言行的影响下产生,而合众国反过来又如何影响了每个美国人的生活。 “关于过去的争论”是本版《美国通史》的一个新栏目。几乎对美国复杂的过去的每个方面,历史学家们都有争论。因此,本书每一章都有一篇短文,就某一重要的历史争论给予评介。 另外,每一章都辟有以下
“美国人三部曲”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前国会图书馆馆长布尔斯廷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三卷分获班克罗夫特奖、帕克曼奖和普利策奖。本卷讲述美国独立后到内战前的历史,披露了许多有趣的史实,如美国如何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并得到佛罗里达,华盛顿生前死后受到的截然不同的遭遇和评价,1776年独立宣言的真相等。美国如何摆脱殖民地桎梏,冉冉上升为世界舞台新生力量的过程,极富启示性。 本书获得了弗朗西斯·帕克曼奖。
本书内容包括:拉丁美洲的地理环境与文明发育、拉丁美洲古代文明、美洲的“发现”与殖民地的形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