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历代学者文人及明君圣主推崇备至的经典之作,毛泽东生前曾通读达十七遍之多,曾国藩生前多次阅读此书,并称:“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网罗宏富,体大精深,为前古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于这么一部历史巨著,要想直接阅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书以故事为线索,从原著巨大的篇幅及零散的叙述中,抽取完整的故事,加以整理、组织、并运用准确、流畅的白话文进行叙述,让您与它“亲密接触”,在轻松阅读中,源源不尽的汲取古人的睿见卓识,在丰富深广的历史经验中,让自己的人生阅历获得深化和拓展。《资治通鉴故事》这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以故事为线索,从原著巨大的篇幅及零散的叙述中,抽取完整的故事,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
《南疆飞鸿:一本关于援疆工作的智慧书》记载了作者与驻守和田的农十四师干部职工一同工作战斗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所感,书中对新疆、对兵团、对援疆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思考,颇有新意,是近年来介绍兵团及南疆地区鲜见的作品,也是援疆干部发挥“宣传队”作用的代表之作。书中的百余幅图片多系作者深入南疆乡村团场、大漠戈壁所摄,他用相机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兵团干部职工艰苦奋斗的工作生活和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 该书的出版,有利于持久、广泛地宣传新疆、宣传兵团,让全社会关注新疆的发展稳定,使更多的人深入细致地了解新疆、了解兵团,从而动员社会各界和全国人民积极响应中央决策,大力支持新疆和兵团建设。
《战国策》,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240年间,12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往今来,谋略家多有。司马懿却颇受诟病,皆因今人对他的看法多出自演义小说,特别是《三国演义》。而正史中有关司马懿的作用,也 “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之句。 司马懿从东汉的基层小吏起步,在曹魏位极人臣,成为西晋的实际奠基者,是继曹操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以军功登龙的枭雄,可以说是三国的大赢家,也是史上被严重低估和曲解的谋士、政治家之一。 作者秦涛从人性角度切入,以三国真实的诡谲政局为背景,梳理了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三国权臣谋士在不见硝烟却攻城略地的时局政变中,如何混迹朝堂、如何谋身立世、如何攻心角逐……透过司马懿,读者可窥见中国传统官场的独特生存哲学,透视我们个人的生活状态,感悟圆融通脱的。
20世纪初,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在《史记》一百三十篇中独具慧眼挑出“十大名篇”。他认为:《史记》中《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等十篇“皆肃括宏深,实叙事文永远之标范”,这些篇目“学者宜精读多次,或务成诵,自能契其神味,辞远鄙倍”。 本书作者正是遵从梁启超先生的提示,对《史记》“十大名篇”进行解读和赏析。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读书宜读精华,有了大师的指点,读《史记》便有了捷径、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战国策》,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240年间,12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十五史”是中国古籍中系统性的经典巨著,“列传”是其中最生动、观赏性,也最生活化的篇章。本着“以人物读历史”、“以生活读历史”的新闻记者旨趣,本书”快读“的重点在于以人系事,以人论世,对“二十五史”不求“遍观”,但“要览”。所选篇目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从政治精英到文化名流,从士农工商到佛道方僧,以“列传”为主,兼顾其他。作者以不同的风貌展现了历史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意在建构一幅鲜活的历史图景,为读者提供一个古今对话的窗口,一个心灵交流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找寻历史长河中的经验与智慧,收获一份生活的感悟与人格的升华。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
本书以历史为脉络,记录了中国私学在古代、近代的发展过程,梳理了我国私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落脚于南开私学的办学经验。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王莽至汉献帝近两百年的历史。缺“志”、缺“表”是《后汉书》的两个突出特点。范哗去世时,完成了帝、后纪十卷,列传八十卷。据载,他曾托付好友谢俨代写“十志”,可惜谢俨也因“谋逆罪”受到株连,他所续的“十志”也因此散佚。现在补入《后汉书》的是晋人司马彪的《续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远征军青年军人钱林保和上海女青年高芳仪在浙赣烽火中相识相恋,其后天各一方,互以书信告知戎马倥偬和高乱生涯,鸿书雁足,往来无间,终得在民族解放战争胜利后喜结良缘。回首前尘,甘辛参半,遂将通信汇订成帙,为此大时代的宏大叙事留一份浪漫的“两地书”。
《后汉书》是继《汉书》之后的又一部历史名著。全书一百二十卷,其中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志三十卷,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上起光武帝刘秀,下迄献帝刘协,记述了东汉一百九十年的历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书局整理出版了大量文史典籍,本书即选自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版全十二册《反汉书》。囿于篇幅所限,本书不及原书十分之一,聊以管窥汉史之斑。 与《史记》、《汉书》一样,《后汉书》中也有很多关于天象、妖异、祥瑞,以及图谶的记载。这是古人的各种观念在史书中的反映,如《后汉书》记载的个天象:地皇三年十一月,“有星孛于张”。《续汉书》解释说:“张为周地。星孛于张,东南行即翼、输之分。翼、轸,楚地,是梦地将有兵乱。后一年正月,光武起兵春陵,攻南阳,斩阜、赐等,杀其士众
《国语》是一部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汇编。其中所收录的,多为历史人物分散的言论,这些言论和国家兴衰、历史变迁有关。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记载上起西周穆王时期,下迄鲁悼公,前后跨越五百多年。从编写体例来说,它是一部国别体的以记言为主的史料集,因此被称作“国语”。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全书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辍。 由于原著卷帙浩繁,本书在原著的基础上做了精选,并进行了深入的加工,流畅简洁、准确明了的译文使读者对经典历史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本书还为生僻字做了反复注音,帮助读者实现无障碍阅读。
本书分为八章,包括了绪论、魏晋南北朝笔记、唐代的笔记、宋代的笔记、金元的笔记、明代的笔记、清代的笔记、结束语等内容。作品梳理历代笔记,是一部笔记阅读的导读之作。作者详解材料背景,从中可见碧海掣鲸的历史,以及云蒸霞蔚的人文景观。 本书作者刘叶秋(1917—1988),原名桐良,字叶秋,号峄莘,后以字行。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文学系,后在天津《民国日报》任副刊主编,并在天津工商学院女子文学院兼课。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津沽大学、北京政法学院等校任教。1958年调到商务印书馆参加《辞源》的修订工作。1980年被聘为南开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先后出版《魏晋南北朝小说》、《古典小说论丛》、《历代笔记概述》、《中国字典史略》等著作。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收录了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四川老照片,以及烟台圣安德鲁教堂的旧影,讲述了一位一位无证书的大学毕业生关于到青海牧区的解放军农场接受再教育的一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