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是作者关于近代汉口社会研究的第二部著作。书中深入研究了19世纪汉口的城市结构、社区状况、各阶层的处境和冲突,以及官方和地方精英对城市的控制等等。与前一部著作《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的考察焦点集中于商业精英不同,本书拓展了视野,具体分析了城市劳动阶级的心态及其行为。最为重要的是,本书尝试解释社会冲突的结构与进程,以及汉口作为一个自发的、内聚性的社会单元的城市,是如何维持其自身并不断发展的。
丁海斌编写的《中国古代陪都史》旨在建立“中国古代陪都史”的基本框架。全书共分十一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陪都现象概述,先秦时期的陪都,秦汉时期的陪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陪都,隋唐时期的陪都,五代十国时期的陪都,宋朝的陪都,辽、金、西夏时期的陪都,元朝时期的陪都,明朝的陪都,清朝的陪都。
凡是年仅古稀的老人或者对旧上海历史稍感兴趣的中青年,在经过矗立于南京路外滩的和平饭店时,都知道这座国际著名的饭店在解放前叫华樊饭店,而和平饭店所在的大厦解放前叫沙逊大厦,建造沙逊大厦的是一个名叫“跷脚沙逊“的英国人。
《中国人应知的节日与习俗》主要从中华民族的“九大节日习俗”、“岁时节气习俗”、“民间信仰习俗”、“饮食娱乐习俗”、“服饰婚嫁习俗”、“丧葬禁忌习俗”等侧面,深入浅出地叙述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节日习俗与文化,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俗的丰富内涵。
《高乡与低乡:11—16世纪太湖以东的区域结构变迁》以宋元时期太湖以东区域历史为例,尝试对“地域开发政区增设”模型作出更丰富的阐释。有关地域历史中行政区划变动的问题,曾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上世纪中叶,谭其骧在继承中国沿革地理学传统的基础上,拓展了政区历史地理的研究视野他在《浙江省历代行政区域—兼论浙江各地区的开发过程》一文中指出,县一级政区的增设可以成为研究地域开发史的一个切入点,因为一个地方创建县治,表明该地开发己臻成熟,如果考察较大地域范围内新县析置的序列,就有可能揭示该地域开发的空间趋势。这种富有启示的分析逻辑或可概括为“地域开发—政区增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