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是象牙塔里的学问吗?二里头是东亚大陆上中原崛起的缩影吗?你知道二里头有多少『中国之最』吗?青铜礼器群与华夏的礼乐制度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么探究文明与国家的形成?
本书是一线考古专家的作品,将考古成果有系统地下沉为青少年读物,将文物、遗迹、馆藏、神话、历史故事联系起来,为青少年构建一座溯源文明的精神粮仓,让他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真实且生动的中国。本书是考古专家黎海超的作品,书中图文并茂,向青少年讲述了青铜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三星堆的青铜器是谁制作的,三星推的世界网络,三星堆的重要铜器,等等。 书中文字有趣易懂,图文搭配,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课外读物。
《龙山》:龙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主要分布在以山东为主的黄河、淮河下游地区,年代为公元前2600-前2000年。考古专家栾丰实向孩子们介绍了龙山文化被发现的过程,龙山文化的分布和年代,龙山文化是什么样的,早期的人类文明社会是什么样的等与龙山考古相关的科普内容。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 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回顾了古滇国的考研发现与研究史,探讨了滇文化的渊源、主要内容、与中原文化的关系等等,配有彩图8幅,插图44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本书是一线考古专家的作品,将考古成果有系统地下沉为青少年读物,将文物、遗迹、馆藏、神话、历史故事联系起来,为青少年构建一座溯源文明的精神粮仓,让他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真实且生动的中国。本书是考古专家冯时的作品,书中图文并茂,向青少年讲述了上古的天文思想,西水坡遗址中的史前龙虎墓及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星图,古人是怎么观象授时的,等等。 书中文字有趣易懂,图文搭配,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课外读物。
本书是郑振铎先生重要作品之一,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
本书从艺术史的角度,以形象资料为主,配以说明性文字,图文并茂地全方位介绍历代服型、妆型、发型、配饰等的演变,并收集五百多幅出土文物、传世实物、历代名画等资料,直至2001年新发现的文物。经过专家论证,可信程度高,确实反映了历代的真实原貌,使本书成为了解古代服饰及造型变迁的一个知识库。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回顾了20世纪甘青地区史前考古的主要发现与研究成果,从发现与研究简史、分布与文化特征、类型与分期、社会经济形态、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介绍了甘青地区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并对其族属进行了初步探讨。本书配有彩图8幅,插图39幅,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古蜀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不仅具有很高的文明程度,而且具有与中原古代文明判然有别的文明形态,相关的考古发现也正引起专家和读者的强烈关注。此书不仅全面概括了古蜀文化中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而且及时概括了的发掘进展情况和研究成果。 相信读者通过此书,能对古蜀文明的辉煌历程有一个全面、真实而鲜活的了解。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今天的中国大地上,仍然保存着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古代文明遗迹遗物。 这些存留至今的珍贵文物,时代跨越了上下约7000年,集中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本书选择中国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十二大类进行介绍,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雕塑、金银器、瓷器等。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铭刻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个不可复制的瞬间。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以这些古代文物为标识,去探寻中国文明的发展轨迹。 本书以中文、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五个版本同时推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征明家族的文脉及早期艺术活动、尤求生平交游考、陈洪绶《雅集图》卷考、论东周时期的曾国青铜篮、晚清阜南官钱局考、印刷厂及其印制的旧台币等等。
西夏境内,很早就有大量汉人居住,汉文已成为通行文字。西夏文创制前,党项族所建夏州政权和宋朝往来文书都使用汉文。元昊本人就通晓汉文。西夏创造文字时借鉴汉字笔画构造,而不袭用现成的汉字,尽量避免与汉字雷同,因而使所造出的西夏字无一与汉字相同。然而它无论在造字韵原则上、在文字的结构上,乃至于具体的文字笔画,字体形态、书写规则方面,都未能脱出汉字的影响,以致使人乍一看到西夏字,便觉得好象是汉文。 本书用最平实、被大众所接受的语言来讲述有关西夏文字方方面面的知识。全书短小精干,是一本大众与游客感兴趣的通俗小册子。
继发现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之后,本世纪之初,在成都平原又传未了令人再次震惊的考古大发现:一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国都邑遗址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骇然现世……考古工作者将此遗址命名为“金沙村遗址”。 本书作者亲自参与了金沙村遗址的发掘工作,他们以如花的妙笔,将田野考古和丰富的知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融为一体,撰写了这本书。 作者将带你一起穿越数千年时光隧道,走进古蜀都邑金沙村,去体会古蜀人的社会生活,去聆听古蜀人生命的呼吸,去感受古蜀文明的辉煌灿烂,去分享考古大发现带来的喜悦与神奇……
《当代北京考古史话》由郭京宁所著,《当代北京考古史话》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简牍学研究》(第3辑):为了促进简牍学研究的广泛深入开展,顺应简牍学日益成为国际性显学的时代趋势,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充分协商及论证的基础上达成协议,于1995年3月呈报西北师范大学暨甘肃省文化厅批准,由西北师范大学聘请初世宾、李永良、何双全、戴春阳先生为兼职教授、副教授,与历史系简牍学研究室王震亚教授,王三北、李宝通副教授等人组成简牍学研究生导师组,并于同年9月招收了首批攻读简牍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同时,双方还拟精诚合作,在简牍学研究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考古所诸位专家在简牍的发掘、整理考释以及简牍制度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深厚的功力;而历史系诸位先生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中较为全面地接触了传世文献资料,并较为系统地探讨过中国古代史上的有关课题,运用简牍文书印证史实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一切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科学和技术。作为多学科高度交叉综合的集成体,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已经在文化遗产价值的调查、认定、研究、展示、利用和传承,文化遗产本体的保存、保全和修复,以及对文化遗产相关环境的控制与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进步对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已成为推动着我国从文化遗产大国向文化遗产保护强国转变的核心要素,同时也将对国家科学和技术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文化史探秘丛书。 这是一本描写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考古纪实文学作品。 从这部作品的谋篇布局看,是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发掘材料为依据,以三星堆和金沙埋藏的奇珍异宝及有关事件、人物为主轴,同时辅以古蜀国故地、黄帝子孙诞生的摇篮——岷山附近这块圣土上的历史为素地,并配以与三星堆、金沙文化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文化风情,聚合而成为一个有历史关联与传承相继的文化丛体,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卷帙浩繁、视野宏阔、情节曲折、意境深邃而画面优美的全景式长轴画卷。 这是一部难得的具有科学依据,文学艺术价值的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读者若能细心品读,相信会获得良好的助益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