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是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曾国青铜器则包括有曾侯乙墓等多个重要器物群。曾国青铜器研究旨在通过对曾国青铜器特征的考察,探讨曾国处于周文化和楚文化背景下青铜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个案折射周代方国青铜文化的一般情形。通过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周文化中心区域青铜器、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楚国青铜器对比研究表明,曾国青铜器在器形器类、纹饰、铭文、铸造工艺等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特征与特点,显示出曾国青铜器可能为自身独立生产的社会背景。另一方面,曾国青铜器所反映的对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影响、曾国的政治实力与疆域范围,在不同时期也各有变化,这些变化基本吻合于当时大的政治格局。
《莹质神工光耀阳羡:宜兴民间收藏铜镜精品集》指出宜兴是中国著名的陶都,“宜兴窑”是中国著名的古瓷窑,目前已发现春秋至清代古窑址近百处,其中晋小窑墩遗址、唐涧众窑遗址、唐宋真武殿窑群、宋筱王村窑群、明前墅龙窑、清前进窑遗址等窑址组成。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厚的历史遗产,阳羡文化与吴越楚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浑厚的阳羡历史文化。
《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为配合河南博物院“鼎盛中华”展览而编纂的一本集资料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图书。聚集20余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近150件重要的铜鼎资料,以时间为主线,贯穿鼎的形制的演变、鼎与国家政权关系、鼎的文化属性三个层次主题内容,以揭示鼎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