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读者进行集字创作,本社继“中国古诗集字字帖系列”之后,又推出了这套“中国古文集字字帖系列”,旨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更多的创作资源,引导读者进一步地叩开书法创作之门。本系列依然选取《史晨碑》、《智永正文五千字文》,《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等经典碑帖作为集字的范本,并选用陶渊明、柳宗元、范仲淹等历代文豪所作的脍炙人口的古文作为集字的内容。篇幅由短至篇排列,使读者循序渐进地书写。 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对碑刻原版中现在的范字进行黑白翻转、适度放大和局部修整;二是对原帖中没有的范字合理组合拼集,尽可能达到原碑帖的法度和韵味。同时在每本字帖的开始,分别例举了各篇古文和书写形制和章法,以供读者参考。
《郑文公碑》有二,一刻于山东掖县东南云峰山摩崖,俗称《郑文公下碑》;一刻于天柱山崖,俗称《郑文公上碑》。上碑字小,字多漫患,难以辨识;下碑字大,且多完好,通常所谓《郑文公碑》著即此。 《郑文公下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剌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北魏永平四年(511)刊立。郑文公,郑羲称号,故别名《郑羲碑》。碑文内容为郑道昭颂美父德之文,书作者虽不能确定,但自清代以来,均推为郑道昭所书。 《郑文公下碑》自清工发现以来,颇受艺林推重学习者亦多,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北魏书《经石峪》大字、《云峰山》五言、《郑文公碑》、《刁遵墓志》为一种,皆出《乙瑛》,有云鹤海鸥之态。]所谓[云鹤海鸥之态],指基字撇捺开张飞动,如云鹤之高翔、海鸥之低回,迁延络绎,一
2002年的夏天,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依旧闷热。在这个闷热夏日的某一天,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先生冒着酷暑来到南京,并约请我陪他参观、考察南京栖霞山六朝石刻,我欣然应约。踩着热日炙烤得松软的土地,我们沿途参观。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苏先生对南京的六朝石刻怀有浓厚的兴趣,并对六朝石刻寄予高度评价。苏先生认为,六朝雕刻在中国雕刻史上占有独到的地位,也是世界雕刻艺术的奇迹之一。每一个石刻以及与石刻有关的故事都颇有意味。我们便萌生了出版一本围绕石刻与石刻故事有关的书的念头。本书以南京、丹阳一带的六朝石刻为主要线索,围绕石刻本身,挖掘石刻背后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每一个故事。文章注重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相结合,同时尊重史实,不以讹传讹。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文物专家、南京文物局魏正谨局
我国的石刻文字,经过商周时千年;左右的发展已经成熟。所以从秦汉时开始,它在社会上尤其当权的统治阶级和富裕阶层中已被广泛地使用了,甚至出现了使用石刻文字的个高潮这些石刻中首先与我们见面的,就是石与摩崖这种形式的石刻文字,刻石只是石刻中的一种形式,一个类别,仅仅是指形无定制、内容自由的那种石刻文字。
叙述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各门各派印章一一予以罗列,极具资料价值。◎宋元以后,原本由工匠完成的印章镌刻,在文人手中得到呈现,并进而发展为众多风格鲜明的艺术流派,其中以“西泠八家”为代表的浙派印人,力追古贤而不拘囿于成法,风格浑朴苍劲。1904年夏,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叶铭、吴隐创建西泠印社,并力推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社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百年来,印社社员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于金石篆刻和书画艺术的研习之外,在印学研究、印谱辑录诸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