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自一九九二年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遂被多方引用,并且有多处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将本书制作为电子版,在网络上及其它途经出售使用,严重侵害出版方及著者权宜。同时初版由于著者水平、拓本漫漶等因素,存在不少错误,毛远明先生等已有专文指正。现距初版已有十六年之久,读者多方求购。有鉴于此,我们决定再版,著者对原书重加厘定。但限于条件,仍可能存在谬讹之处,请读者多所指正。
山东省嘉祥县武氏墓群石刻,是我国东汉时期武氏家族墓地的一组较完整而有代表性的石刻画像建筑群体,属于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的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群石刻现在保存有双阙、一对石狮、两方武氏碑和零散的祠堂画像石,即“武梁祠画像”和根据武梁祠的位置掘出后定名的“后石室画像”、“前石室画像”、“左石室画像”。另外,还有一些以后增补进来的其他汉画像石以及清代人为武氏祠堂立的碑刻题记。因为武梁祠画像发现和著录最早,所以武梁祠的名称久已蜚声中外了。 传统的金石学对武氏墓群石刻画像著录虽有一定成就,但也有其局限和缺点。由于缺乏近代考古学的科学方法,它多集中注意于画像榜题故事内容的考证与描述,或品评画像拓本的优劣完缺,而不注意对画像石刻原物的考察。对画像石构成的建筑形制如双阙,尤其对那零落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主是这段光辉历史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他用自己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开创了唐代社会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昭陵就是这位传奇式封建帝王驾崩之后的归宿之地。在这片周长60千米,占地30万亩的庞大陵园里,不知隐藏了多少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本书针对昭陵地区出土和遗存的精品石刻进行了一些探讨研究和细致介绍。文中内容虽不贪大求全,便也从历史文化、石刻艺术等方面进行为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讲解,是广大读者了解昭陵文物,探寻昭陵故事的一本好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