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者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八百余件(组)一级品及部分珍贵文物进行了系统集中的整理,编辑出版了这套丛书。组织专业人员,广泛收集资料,对馆藏一级文物分类逐件(组)作出科学而又比较详尽的阐释,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集资料性、学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全国博物馆文物精品研究与宣传上具有开创意义。本书是其中的唐墓室壁画定卷分册。本书能对学术界的研究提供富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对收藏界的鉴赏提供内涵丰富的有益参考,对陕西走向世界、世界了解陕西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一部真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图书。
本书通过历史资料探讨了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特征的形成原因;对南方宋墓的群体差异、墓主葬期、出土玉器、断代方法以及宋代厚丧薄葬、葬俗迁徙、墓葬防护等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总结了宋金时期南北方墓葬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并讨论了汉人葬俗对金代女真贵族的影响;对南方宋墓与前后时期墓葬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南方宋墓在南方唐代至元代葬俗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本书系统报道了河南民权牛牧岗遗址考古发掘和周边遗址考古调查成果,并对豫东考古70多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与综合研究。全书分上篇、下篇两大部分。上篇包括《河南民权牛牧岗遗址发掘报告》和《牛牧岗遗址周边区域考古调查报告》两部分,为研究豫东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及社会面貌提供了新的、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下篇是对全面了解、认识和深入研究豫东考古多有裨益。
书共分四章,包括地理环境和发掘经过、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等内容。 北洞山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北郊。根据墓葬规模和大量出土遗物,可以判定此墓应是西汉初所封的某代楚王(公元前175-118之间)之墓。本书为该墓葬的考古发掘报告。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有园林风景百余处,是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在150余年间,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所建造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东方凡尔赛宫”。 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之后,从晚清到民国,圆明园历经多次盗抢、拆毁,属于圆明园建筑的各种物件、园中藏品流散于海内外。这些珍贵文物现落何处,为何人收藏,向为世人所关注。圆明园青年研究专家刘阳,集15年收藏、研究结晶,将失落在海内外的700余件文物的相关图片,悉数加以收集整理,辅以文字说明,首次形象再现了圆明园的原貌,读者体验一代皇家御园曾经令世界惊叹的辉煌胜景。
本书系统报道了河南民权牛牧岗遗址考古发掘和周边遗址考古调查成果,并对豫东考古70多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与综合研究。全书分上篇、下篇两大部分。上篇包括《河南民权牛牧岗遗址发掘报告》和《牛牧岗遗址周边区域考古调查报告》两部分,为研究豫东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及社会面貌提供了新的、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下篇是对全面了解、认识和深入研究豫东考古多有裨益。
庄桥坟遗址原始文字的发现,将为我国文字起源提供新的线索,在考古史上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对于平湖来说,这个必将载入史册的发现不仅为平湖的文化形象描金添彩,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平湖未来的文化发展坐实了底气。我们将竭力推动各级专家对这批刻画符号及原始文字的持续研究,深挖其历史文化价值,为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金平湖作出更大努力。
大唐秦王忠敬即李茂贞及其夫人晋故秦国贤德太夫人生于唐末,死于五代的后唐、后晋,是唐末、五代时期极为重要的历史任务。二人墓葬位于宝鸡市凌源村,本书为李茂贞夫妇墓的考古发掘报告。李茂贞及其夫人墓的发掘为研究五代史、五代时期墓葬制度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本书可供历史、文物、考古研究工作者及相关院校师生和广大文物爱好者阅读与参考。
北京金代皇陵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是北京地区最早的皇家陵园,总面积达60平方公里。1155年金海陵王迁都于燕——中都之后,将原葬上京的祖陵迁至北京大房山。房山金陵共葬始祖以下十帝、太祖以下五帝,有行宫、埋葬后妃的坤厚陵和两处诸王兆域。2001年至2003年抢救性发掘了太祖陵,探明了主陵区的墓葬布局和建筑遗迹。此阶段性发掘报告,是研究金史的成果和最直接的手资料。
本书编者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八百余件(组)一级品及部分珍贵文物进行了系统集中的整理,编辑出版了这套丛书。组织专业人员,广泛收集资料,对馆藏一级文物分类逐件(组)作出科学而又比较详尽的阐释,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集资料性、学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全国博物馆文物精品研究与宣传上具有开创意义。本书是其中的唐墓室壁画定卷分册。本书能对学术界的研究提供富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对收藏界的鉴赏提供内涵丰富的有益参考,对陕西走向世界、世界了解陕西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一部真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图书。
《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卷)》共收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湖北丹江口库区田野考古发掘简报17篇,论文1篇。丹江口库区是长江、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重要过渡地带,考古发掘表明,这里保存着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时代文化遗存。 《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卷)》作为湖北丹江口库区部考古报告集,将为该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卷)》可供考古、历史学研究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和考古爱好者阅读参考。
中国壁画历史悠久,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可上溯到五千年多前。古代墓葬壁画是中国壁画艺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深藏地下的绘画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过往时代的真实历史面貌,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的许多空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书是河北省历年来出土的古代墓室壁画精品图录,汇集了自汉代至金代的墓葬壁画,其中包括的安平和望都汉墓、磁县北朝陵墓、曲阳五代墓、宣化辽墓和柿庄金墓等多处墓葬壁画。这些壁画全面地反映了河北古代墓室壁画的详尽面貌和发展演化轨迹,本书特精选了108幅精美图片,配合精辟的文字论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更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本书附有英文简介。
书共分四章,包括地理环境和发掘经过、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等内容。 北洞山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北郊。根据墓葬规模和大量出土遗物,可以判定此墓应是西汉初所封的某代楚王(公元前175-118之间)之墓。本书为该墓葬的考古发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