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界的秩序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概论》以坟丘墓的发展演变为线索,从墓葬的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两大部分人手,重点探讨中国东周至南北朝这一较长历史时段的墓葬制度,尤其是墓葬等级制度,并触及中国古人的冥界观问题;另外从东亚文化交流的视角,对中日两国古代坟丘墓制进行了比较研究。期望此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窥见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变化之轨迹,有助于促进东亚范围内墓葬研究的交流、互动。
西藏纳塘寺版画是十八世纪西藏佛教版画艺术中的杰作,这51幅版画,为我们认识研究西藏纳塘寺版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王家鹏、宗绪盛编著的《西藏纳唐寺版画遗珍》收录的这三套版画的发现意义不凡,它们可能是国内目前所见西藏纳塘寺版画的实物遗存,海内孤本弥足珍贵。不仅填补了清代西藏纳塘寺版画的空白,也为中国佛教版画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物,启发我们重视西藏版画艺术这一宝贵民族文化遗产,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弘扬。
古人对于死后世界种种的假设,见于制度、、仪式和书写,直接呈现于墓葬之中。墓葬既是安置死者肉身的处所,又是建筑、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的集合体,还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在生死这个的、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下,以物质的材料、造型的手法、视觉的语言,所营造的具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本书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方法,从各个角度描述和阐释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材料,力图使这个幽暗的角落在中国艺术展现出特有的光芒。
陈越良、王琼主编的《边茶藏马(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雅安研讨会论文集)》收集33篇论文多是从此次研讨会精选而出的,从不同视野、角度、侧面对茶马古道(雅安段)的形成、文化内涵,茶在四川的种植、交易及汉藏人民饮茶习俗等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对早期学者开展茶马古道的考察史进行了梳理,多系发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不少论文见解新颖,颇有建树。论文作者有来自我国历史学、考古学、农学等研究领域的专家教授,也有来自四川本土茶业、文化、史学、考古领域的学者,还有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是他们在茶马文化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使得这些研究成果得以及时与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