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塔现存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发展历史绵长1600余年,展现了甘肃地域文化神奇而特殊的魅力。《甘肃古塔研究》在收集甘肃古塔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内容包括三部分:部分为概论,主要探讨甘肃古塔的现存状况、发展脉络、功用价值;第二部分以时代为序,分六个单元收录165处古塔和塔址的基本资料;第三部分附录甘南藏区80处较有代表性藏传佛教寺院及佛塔的资料。
乡土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朴实、最真率、最生活化、最富有人情味的一部分。它们不很高的历史文化的认识价值,对建筑工作者来说,还可能有一些直接的借鉴价值。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与管理》由李浩良、孙华平主编,本书专门阐述抽水蓄能电站生产与运行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30章,主要内容包括:抽水蓄能电站作用和发展历程、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设备运行与维护要求、电站生产和技术管理等。本书取材以反映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行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为主,同时也适当介绍其他类型抽水蓄能机组和国内外有关的先进技术,并侧重于介绍抽水蓄能电站现场生产与运行管理的实际经验。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与管理》适合各类型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培训学习,也可作为从事抽水蓄能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阳城汤庙》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析城山文化丛书》编委会编,共收录阳城汤庙建筑、碑文、楹联、壁画、雕刻等照片500余幅,汤庙介绍95篇,并按照历史朝代及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力求图文并茂,全面、系统、真实、直观地反映阳城汤庙建筑群的现实状况,为研究商汤文化产生、发展、传承情况提供真实可信的资料。
傅芸子(1902-?)满族,北京人,原名宝坤,字韫之,别号餐英、竹醉生,戏曲理论家傅惜华之兄。自幼酷爱国学,博识旧京名物掌故,早年在“燕京华文学校”图书馆任职,又为《京报》记者,曾主编《北京画报》和《国剧画报》并与梅兰芳、余叔岩、齐如山等发起成立“北平国剧学会”,作品散见于天津《国闻周报》《益世报》和在北京出版的日文汉学杂志《文字同盟》等。1932年赴日任京都帝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讲师,主讲中国语言文学,在此期间,考察日本皇家宝库正仓院,遍访公私各家藏书,撰就代表作《正仓院考古记》和《白川集》,并为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四十年代初回国执教北京大学文学院,同时任职北京图书馆。抗战胜利后协助溥心主编北平《新生报》副刊《故都文物》,又与其兄傅惜华合作主编《华北日报》副刊《俗文学》主要著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