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的大部分作者,都是研究文物与考古的学者,作者在这里奉献的,是他们孜孜不倦研究华夏文明的心得,是他们辛辛苦苦探寻华夏文明的收获。作者们说道的不收获的喜悦,还有探索的艰辛;不珍宝出土的传奇故事,也有探索者自己的离合悲欢。 丛书探讨的,是人们触摸得到的曾经深藏在历史尘埃中的华夏文明,拂去历史尘埃,这些神州宝藏便见绽纷光彩。沐浴文化的雨露,蹈循历史的印迹,我们可以聆听到华夏文明演讲的千古足音。 古老的华夏文明,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宫,销住了太多太多的秘密。我们的作者们领先一步,进入这千古迷宫探秘,一睹尘封的光彩,他们愿意与读者分享先睹的快乐,与素不相识的老少读者进入时空隧道,一起寻根,共同探源。
本书为“美术考古学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为历史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篇,共二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美术考古与图腾崇拜,人形器及其文化意义,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动植物杂糅与龙凤文化,汉画像宇宙象征主义图式及其美学意义,论汉阙及其画像的象征意义,“龙学”及其“现代转换”质疑,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方法,阿恩海姆与文艺学的格式塔方法,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等。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永乐宫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代、宋代以来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展呈在您面前的这本著作,是《中日文化研究文库》中的一种。这套文库诞生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每部著作都凝聚着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同时寄托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期盼在国际化进程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著作会给您带来知识的愉悦和人生的启迪,希望您长久地喜欢她、呵护她。 中日两国的交往,就正史而言,始见于《汉书》(地理志·燕地),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长期以来,日本以汉字为媒介,如饥似渴地汲取中华文明,由此积淀而成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构成日本传统文化之基调,直至今天依然生生不息。如此持续而浓密的中日文化关系,涉及到人文社科领域的方方面面,虽然前人对此进行过辛勤的耕耘,然而还有大片处女地有待开垦。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日本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一批根基扎实、视野
汉代的艺术,承继先秦以来的民族传统,以朴茂宏深冠绝古今。汉画像石,异彩纷呈,美不胜收,题材博涉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伦理诸方面,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而在书法艺术上,与法度森严的庙堂碑版相对应的是战国至秦以来一脉相承的简牍书迹。两汉简牍,以高古质朴、自然天趣成为书坛的奇葩,流风余韵,直至当代。 书法篆刻家吴颐人先生,精选一百五十件汉画像石代表作,以其独步当今书坛的汉简书体落笔题句,汉书汉画,珠联璧合,朱拓墨韵,相映成辉。他全新的创意,当使读者在丰厚的艺术意蕴中浮想联翩。
本书主要记载东西方美术史中的重大史事、重要美术家和代表美术成就,并简明地记载东西方历史、文化方面的大事和重要人物。 全书内容采用大事年表的体例,按内容分栏顺序排列。为便于东、西方间的对照比较,全书东、西方两大部分内容分四栏,按“东方历史、文化”、“东方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西方历史、文化”的顺序横向并置。偶数页面为东方部分,奇数页面为西方部分,分别对应地标注中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本书对东、西方的划分,主要以文化性质和地理区划为依据,采用简单二分法,将16世纪中叶以前的世界按欧洲和非欧洲划分为两部分,前者为西方,后者为东方。其中仅将公元前13~前1世纪的小亚细亚爱琴海沿岸的希腊城邦、5-15世纪中期的小亚细亚半岛的拜占庭帝国归入西方。对16世纪中叶以后,将欧洲、美洲和18世纪末叶以后澳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