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学小词典》出版后又三次再版,期间我和出版社都收到一些读者的反映,除提出上举的不足和建议外,大多希望尽快编一本内容更加丰富的《甲骨学辞典》。许仲毅先生和我数次商议编写的问题。他提出:“加强甲骨文中的内容。”因为对于非专业的读者来说,更需要了解甲骨文中反映的内容。在甲骨文中有的字形与隶定的无太多差别,一般读者也能认识,如:人、口、大、小、牛、羊、犬、山、水、林、木等等,虽然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但不知在甲骨刻辞中是否一样?希望从《甲骨学辞典》中得到有关知识。他建议在编写时将甲骨学的一般性研究或介绍甲骨文的著述移到《人事年表》中。否则此书的容量太大,也不可能全妩遗漏地将每种著述都一一介绍完整。还建议在正文中增加已辞世的甲骨学家,使读者对他们在甲骨学发展史上作过的贡献有更多了
The Schweitzer petitiois one of the most unique ithe world.Win-ners of the contests have gone oto bee world-class scientists.Thus,the Schweitzer Costs are of interest to both math historians and mathe-maticians of all ages.They serve sa reflections of Hungariamathematical trends and as starting points for many interesting research problems imathematics.The Schweitzer problemetwee1949 and 1961 were previ-ously published under the title Contests iHigher Mathematics,1949-1961(Akademiai kiado,Budapest,1968Chapter4 of thiook summarizes the mathematical work of M.Schweitzer).Our book is a continuatioof that volume.
上博楚简是20世纪90年代与郭店楚简并肩的筒帛古书的又一大发现。作为上博楚简的初整理者,作者对这批早公布的简文非常熟悉。《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即其阅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册的读书笔记,也是继《郭店楚简校读记》之后,作者的另一部筒帛古书个案研究专著。经过重新排比,重新考订,作者对简文注释者在整理工作中的失误也多所订正。指出《孔子诗论》其实是从《子羔》篇裁出,同卷的简文尚未公布,这部分简文并不是按《诗序》、《颂》、《雅》、《风》和《综论》的顺序排列。由于此册公布的简文,有两种与郭店楚简相同,作者对二者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可视为《郭店楚简校读记》的姊妹篇。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购一批珍贵的战国竹书(简称清华简),约2500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价值可与孔壁中书、汲冢竹书相媲美,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推动了古史的深入研究。该书主要从清华简与先秦时代的经典传播、清华简与先秦时代的政治格局、清华简与先秦时代的思想世界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研究。
作者以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材料为基础,考查了商代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取得了许多有历史学和语言学价值的成果。论著分为两编:编系统地考查、考证、描写了商代的人们使用的时间术语、时间表达式;分析了各类时间表述方式的形式结构、语义结构和语源结构;揭示了时间表述方式的时间指称;对时间表述方式所揭示的时间点和时间段的性质进行了穷尽性的论证;解释了商人使用的时间表述方式的认知识解和认知模式。第二编考查、揭示商代人占卜的时间特征。分别从大宗材料分布、分组分布、贞人分布入手,系统揭示商人在占卜时间上对“干支”、“天干”、“地支”、“旬”选择和偏好。
《郭店楚简先秦儒书宏微观》分为两部,分别题为“宏观篇”与“微观篇”。“宏观篇”共有四篇,所论者皆为郭店楚简儒家著作之思想上及学术史上的探索,包括其中“以人治人”的思想、礼乐美学思想、“情义终始”论等重要哲学观点,以至于这些思路的历史背景、其与战国诸子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后世儒学的种种影响。“微观篇”共五篇,所论者乃为诠释郭店楚简的具体问题,如若干竹简的排列顺序、有关章节文句的句读与解释,以及个别字词的可能释读,同时亦包括一篇专讲郭店简等出土简帛该如何与传世文献相互校对的诠释理论。
现存关于汉代的史书,对两汉基层如乡、亭、里的记述极其简略,因此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未能开展。二十世纪以来,河西地区大量汉代简牍的出土,保存了大量边塞和基层的资料,为我们进一步索解两汉基层社会提供了宝贵资料。关于两汉乡里的研究,自简牍发现之日起就已开始,但系统考索一郡乡里分布和构成、人物来源及身份的专书,迄今尚无。本书是一部依据出土的居延汉简文献,梳理两汉张掖郡范围内的乡里分布及人物姓名、身份等的学术著作,兼及乡里制度、乡里功能、基层职官的研究。全书由前言、乡里篇、人物篇及附录四部分组成。乡里篇依据简文叙述了和张掖相关的如居延县、觻得县、昭武县、屋兰县、氐池县、日勒县、番和县、骊靬县、显美县等县及所辖乡、亭、里等行政建构和地理信息。人物篇介绍张掖郡及居延都尉府的组织机构、属吏,
本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的專業性學術刊物,書中收錄了《里耶簡所見秦朝行政文書的製作與傳送》、《河西漢簡所見“辟”及相關問題》、《略說走馬樓吴簡之名籍》、《長沙走馬樓吴簡所見“直”、“稟”簡及相關問題初探》等文章。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20世纪初至今,我国已在甘肃、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相继出土秦汉简帛文献十余万枚(件)。秦汉简帛文献大多成书于上起战国晚期秦始皇时代下迄东汉后期灵帝时期的四百余年间,内容丰富,包括:古籍、佚书、书信、公函、名籍、账册、诏书、检褐、司法文书、遣册等。这些文献写成之后即深埋于地下,避免了流传中的篡改讹误,保留了当时文字、词汇系统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上古汉语的珍贵语料。 《说文解字》(下面简称《说文》)是上古文献字形、词义训诂的集大成者。作者许慎广泛采录东汉时所见文献用字,并参辑六艺群书、方言俗语、各家之说为每字作解。《说文》是后人研究上古语音、文字、词义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时代久远,汉时的许多文献早已失传,《说文》中的一些字形和释义也因此缺少文献用例的印证支持,难免使人怀疑。秦汉
20世纪初至今,我国已在甘肃、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相继出土秦汉简帛文献十余万枚(件)。秦汉简帛文献大多成书于上起战国晚期秦始皇时代下迄东汉后期灵帝时期的四百余年间,内容丰富,包括:古籍、佚书、书信、公函、名籍、账册、诏书、检褐、司法文书、遣册等。这些文献写成之后即深埋于地下,避免了流传中的篡改讹误,保留了当时文字、词汇系统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上古汉语的珍贵语料。 《说文解字》(下面简称《说文》)是上古文献字形、词义训诂的集大成者。作者许慎广泛采录东汉时所见文献用字,并参辑六艺群书、方言俗语、各家之说为每字作解。《说文》是后人研究上古语音、文字、词义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时代久远,汉时的许多文献早已失传,《说文》中的一些字形和释义也因此缺少文献用例的印证支持,难免使人怀疑。秦汉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发现成体系的最早的文字。自1899年发现一百年以来,甲骨学在文字考释、商史研究、考古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甲骨文字本身形义关系的研究却不够,更没有在穷尽性测查之基础上讨论形义关系的论著。全面研究甲骨文形义关系,直接关系到对卜辞的理解,关系到对古汉字内在规律和系统等根本问题的认识,所以,是甲骨文字学领域亟待探讨、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鉴于上述情况,本书从文字学的角度系统研究甲骨文字的形义关系,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 本书在穷尽性测查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全范围地描述了一期甲骨文( 主要是卜辞)形义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状况,并从中努力探求卜辞形义关系中的理论问题。 具体的做法是按照《摹释总集》选出已识的不重复的一期甲骨文字 2702个,一个字作一张卡片,在卡片的反面记录异体字和
我们是要研究古代文明。我想这一点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的先人作的重要贡献,也是对整个人类作的贡献。因为我们的古代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就是多,这是一个包袱,但在历史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中国古代文明究竟有什么特点?这不仅仅是优点,也有缺点,这些方面都要通过研究,继承优点,克服缺点。科学的研究态度是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结合起来,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结合起来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就会大为不同。我很高兴地看到,这次研讨会上有许多学者已注意到这个问题,特别是有些学者已经开始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最核心的部分。我想中国古代文明最核心的、最灿烂的是它的学术,特别是哲学部分。如果我们古代没有高度发达的哲学思想,我们的文化又何以立足天地之间?!而
“怎么活?”文艺复兴时期的哲人蒙田曾经这样发问,并透过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二十种解答。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答案,跨越四百年时空,与蒙田相会。
大家常说甲骨文的发现是一件大事,我想这是因为甲骨文的意义是多方面的。甲骨文在学术上的意义是人所周知的,这一发现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形成,拓宽了古文字学的领域,并且推动了古史的重建。不过只认识甲骨文这一方面的价值是不够的,甲骨文又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其发现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发展,都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只有把学术和艺术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估量甲骨文发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