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以新出土的郭店竹简、上海博物馆藏简与《大学》、《中庸》、《礼运》、《孟子》等传世文献相结合,对思孟学派的形成、演变、发展做了细致的考察,对思孟学派的特点、内容做了概括、总结。《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对竹简《五行》、《性自命出》、《内礼》等篇做了深入的解读,对《中庸》、《大学》、《礼运》、《大戴礼记》等传世文献的成书做了细致的考察,对先秦儒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人关系、心性论、仁内义外、仁与孝的关系等做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对儒学的当代价值、现实意义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构想。
本书系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孙常叙先生嫡传弟子、东北师范大学马如森教授积多年功力撰写、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殷墟甲骨学》一书后半部分的修订版。本次修订,新增了147个甲骨文单字,由《殷墟甲骨学》介绍的1056个字增加到本书1203字。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还采用双色印刷,凡书中介绍的甲骨文原字迹均采用专色印刷,醒目大方,更加便于识认、使用。书中所引每一个甲骨文单字,是用硫酸纸在拓本上按字形原大摹写,毫不失真;甲骨文的注意在字头的右侧上方;甲骨文的释字探求本义;每个单字的右侧注明来自某著录书籍的简称;甲骨文的释义按类别分项说明,突出实用性和便捷性。 该书系甲骨学者王宇信研究员主编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的一种,目前该书已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十一五”上海市重点图书出
《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以新出土的郭店竹简、上海博物馆藏简与《大学》、《中庸》、《礼运》、《孟子》等传世文献相结合,对思孟学派的形成、演变、发展做了细致的考察,对思孟学派的特点、内容做了概括、总结。《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对竹简《五行》、《性自命出》、《内礼》等篇做了深入的解读,对《中庸》、《大学》、《礼运》、《大戴礼记》等传世文献的成书做了细致的考察,对先秦儒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人关系、心性论、仁内义外、仁与孝的关系等做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对儒学的当代价值、现实意义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构想。
20世纪初至今,我国已在甘肃、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相继出土秦汉简帛文献十余万枚(件)。秦汉简帛文献大多成书于上起战国晚期秦始皇时代下迄东汉后期灵帝时期的四百余年间,内容丰富,包括:古籍、佚书、书信、公函、名籍、账册、诏书、检褐、司法文书、遣册等。这些文献写成之后即深埋于地下,避免了流传中的篡改讹误,保留了当时文字、词汇系统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上古汉语的珍贵语料。《说文解字》(下面简称《说文》)是上古文献字形、词义训诂的集大成者。作者许慎广泛采录东汉时所见文献用字,并参辑六艺群书、方言俗语、各家之说为每字作解。《说文》是后人研究上古语音、文字、词义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时代久远,汉时的许多文献早已失传,《说文》中的一些字形和释义也因此缺少文献用例的印证支持,难免使人怀疑。秦汉简帛